登录|注册|帮助中心|联系我们

导航
首页 综合百科 生活常识 数码科技 明星名人 传统文化 互联网 健康 影视 美食 教育 旅游 汽车 职场 时尚 运动 游戏 家电 地理 房产 金融 节日 服饰 乐器 歌曲 动物 植物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百科

十三点的意思是什么(其中真正意思你可能想象不到)

发布时间:2023年1月4日责任编辑:赵小果标签:暂无标签

十三点也许是上海人用得最多的贬人的话之一,其词义等同于痴头怪脑、愚昧无知。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一般认为有五种说法。

第一种说是来自钟的报时声音。旧时的时钟,每逢一小时便报时一次,是几点就敲响几下,比如是四点,就敲四下,五点就敲五下。由于钟面只有十二点,故最多就敲十二下。所以,钟如果响十三下是不正常的,这时就意味着是“敲乱钟”,或者是钟出了毛病。这样,十三点就代表了疯癫的意思。推广到人身上,就是指那些脑袋有毛病、做事疯癫、冒失的人。

?????

第二种说法来自赌博的掷骰子。一粒四方的骰子只有六个面,每个面上各有不同的点数,故最多也就是有六点。一般掷两粒骰子,最多也只能出现两个六点,合共十二点,而抛出十三点就是“出色”,是不正常的。所以,人们就用十三点来形容不正常的人。

第三种说法说这个俗语来自赌具牌九中的“幺五”、“幺六”两张牌。这两张牌都是“短对”,碰在一起不配对,暗指人的言行“不对”。“幺”即是一,“幺五”即是六,“幺六”即是七,六和七加起来是十三,所以就用这种情况来比喻疯疯癫癫的人,后来就演变成用十三点去形容疯癫的人。但上海人很多时候故意不把“十三点”明点出采,而是说“他这个人有点幺五么六的”。

?????

第四种说法则将这个俗语与《梁山伯与祝英台》挂上了钩。说祝英台在“十八相送”中反复借景寓情,暗送秋波,几次三番向梁山伯表露求爱之情,可梁山伯竟傻乎乎的无动于衷。所以,上海人就将口中的梁山伯看成很无脑的人。而在上海话里,梁山伯与“两三八”谐音,这三个数加起来正是十三,于是就用“十三点”来讥讽那些多少不醒事之人——“侬真是梁山伯,伊主动对侬有意思,侬还格能戆搭搭!”

第五种说法说这是来自“痴”字的笔画,它刚好是十三画,十三点就是十三画,借指“痴人”。这种说法还比较有书据。1922年出版的《上海指南,沪苏方言纪要》就特别这样解释了“十三点”的来历。

?????

“十三点”真正是上海的市井俚语。在上海人的口中,“十三点”的用法还是有一定的讲究的。一般来说,主要用于指女性的做事没脑子、举止轻浮、口无遮拦、痴头怪脑、愚昧无知等,而用该词也多是妇女,男子较少使用。

如果用于异性之间,这个词的意思就变得暧昧起来,表面上是骂人痴头怪脑,实际上却只是“嗔怪”,被骂的女人往往脸上反而会笑眯眯的,而被骂的男人也常常骨头更轻。

有意思的是,这个“十三点”还有一些“变种”,除了前面说的“幺五么六”,还有“B拆开”——“B”拆开就是——个“1”和一个“3”,合起来就是“13”;还有“电话听筒”——旧时的电话听筒中设有13个小孔。

其它知识推荐

溜溜百科知识网——分享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各类知识。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589@163.com
icp备案号 闽ICP备14012035号-2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Copyright 2023 www.6za.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