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帮助中心|联系我们

导航
首页 综合百科 生活常识 数码科技 明星名人 传统文化 互联网 健康 影视 美食 教育 旅游 汽车 职场 时尚 运动 游戏 家电 地理 房产 金融 节日 服饰 乐器 歌曲 动物 植物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百科

韦编三绝是形容读书勤奋的吗

发布时间:2023年1月3日责任编辑:吴小强标签:暂无标签
韦编三绝是形容读书勤奋的吗:“韦编三绝”中“韦”指熟牛皮;“韦编”指用熟牛皮绳将竹简连接起来;“三”指多次;“绝”是断的意思。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连竹简的皮绳断了很多次。后人用于比喻读书非常勤奋。该成语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那么这个成语具体是怎么得来的呢?这就要从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故事说起: 春秋时期,书籍主要由竹简制成的,在一根竹简上写字,少的话能写八九个,多的能写几十个字。将字书写在一根一根的竹简上,最后将这些竹简用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就是一部书。通常,“丝编”是用丝线编连的,“绳编”是用麻绳编连的,“韦编”则是用熟牛皮绳编的。比如《易》这样厚重的书,是通过熟牛皮把许许多多的竹简绳编连起来的。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向来读书很用功,毕生都在不断地学习。到了晚年,孔子依然没有放弃学习,他投入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反复反复地读了好多遍,又在其中附注了很多内容。 人们通常认为,因为孔子将书这样地翻来翻去,因为翻看的次数多,所以连竹简的牛皮带子都被磨断了许多次,不得不多次重新更换才能使用。后来人们就从这个故事中浓缩出了“韦编三绝”这个成语,用它来比喻人们读书非常勤奋。

其它知识推荐

溜溜百科知识网——分享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各类知识。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589@163.com
icp备案号 闽ICP备14012035号-2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Copyright 2023 www.6za.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