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帮助中心|联系我们

导航
首页 综合百科 生活常识 数码科技 明星名人 传统文化 互联网 健康 影视 美食 教育 旅游 汽车 职场 时尚 运动 游戏 家电 地理 房产 金融 节日 服饰 乐器 歌曲 动物 植物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百科

逻辑思维训练(锻炼你的逻辑思维)

发布时间:2023年1月1日责任编辑:陈小树标签:训练思维

逻辑思维训练(锻炼你的逻辑思维)

我们都知道,说话是否条理清晰、有条不紊,是跟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关。

问题是,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刻意去锻炼自己这种说话的逻辑能力,认为自己思考有逻辑,说话也会同样有逻辑。

其实,说话上的逻辑思维,跟我们思考的逻辑思维,尽管底层机制是相通的,但调动的却是大脑的两个不同的区域。

而想要让我们说出来的话,如同思考时那样具有逻辑,我们就需要不断去锻炼说话这方面的逻辑能力,以此形成一种熟练的表达习惯。

那么要怎么锻炼呢?

用开口的方式,结合以下四个方式进行表达上的练习,坚持一段时间,你自然就能够感受到自己说话逻辑上的变化了。


方法一:关键词复述

复述这个方法,能够锻炼到自己的口才,我在以往的文章已经写了很多。可是,怎么运用复述的方式,去锻炼自己表达上的逻辑思维呢?

很简单,就是当你把一篇文章大声读过几遍之后,然后提取其中的关键词,作为文章的表达脉络。最后就根据这些关键词,用自己的话语把文章的大概内容复述出来。

例如以下文章:

人与人之间有一个心理距离。当两个人吵架的时候,心理距离是相当远的;当两个人相恋时,心理距离就是相当近了。人们在距离远时,就会不由自主地大喊;在距离近时,就会自然而然地小声细语。

那么心理距离到底是近了好,还是远了好呢?这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区别对待。例如对于普通人,心理距离要远近适宜。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领地”,你走得太近,它们就会感到威胁;但距离远了,你们彼此的人际关系又会无形中生疏起来。

我们可以从一则寓言去加深体会。天冷了,一群刺猬想互相靠近取暖,但靠得太近,身上的刺相扎,弄得自己和对方;离得太远了,又不暖和。只有找到一个适合的距离,既不至于太远影响取暖,又不至于太近相互刺痛。这就是所谓的“刺猬距离法则”。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一样。中等程度的心理距离能够产生吸引效应,过近则产生排斥,过远则生熟冷淡。所以与人相处,一定要懂得把握彼此的距离和交往尺度。

当你看到这篇,首先要大声读个几遍。为什么呢?

因为这样做,可以让你的大脑对这篇文章留下一个大概的印象,同时还能够让你对于这类型文章的表达,积累到丰富的语感。

完了后,你就可以针对这篇文章的每个段落,提取出一个帮助“唤醒记忆”的关键词。举例来说,第一段可以提取“心理距离”,第二段就可以提取“心理领地”,第三段则是“刺猬故事”,第四段就是“距离的把控”。

你可以根据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提取出能够帮助你唤醒文章内容记忆的关键词。

当然,关键词不一定要太死板。例如第一段,你可以提取出“心理距离远近的不同情况”这样的关键短语。

有了这些关键词或者关键短语之后,你就可以对照它们进行复述了。一遍复述不好,就复述第二遍,如此类推。

当你能够非常流利地把文章复述出来之后,那么这篇文章的表达逻辑框架就能够被你掌握到。同时也能够锻炼到你开口的说话能力了。


方法二:学习已有的逻辑表达框架

如果说,方法一是让你自己去提取出某些文章的逻辑表达框架,那么方法二,就是让你运用已有的逻辑表达框架了。

那么已有的逻辑表达框架或结构,会有哪些呢?就我们熟知的,就是金字塔原理这个表达结构。

金字塔原理的表达核心就是“结论先行”。先开门见山地给出你的结论,然后再向别人论述哪些原因让你得出这个结论。

例如你是上司,跟某个工作态度有问题同事提意见,你就可以这样说:

“小张,你知不知道你的做事方式很让人讨厌?周围的同事已经对你颇有怨言了。这头答应同事要跟客户联系,那头就去忙自己的副业,导致大家都要为你收拾残局。

还有,明明一个下午就能够完成的事情,你偏偏要拖个一两天,你到底是来上班还是打发时间呢?然后其他同事向你提了意见,你从来不听。你再这样的话,只能收拾包袱走人了。”

这个例子,就是金字塔原理的运用。先给出结论:小张很讨厌,同事对他很有怨言。接下来,就分别说明,是什么事情让小张落得如此评价。

这样说完,小张自然就知道是什么事情,要面对什么样的结果了。

除此之外,在职场中,我们也可以使用一些固定的语言结构,帮助我们进行更有逻辑性的表达。常用的包括:

    SCQA结构

    S(Situation)情景:这件事发生的背景、情景是怎样;

    C(Complication)冲突:它带来了什么矛盾、冲突、影响;

    Q(Question)疑问: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A(Answer)回答:解决方案是什么?

      STAR结构

      S(Situation)情景:这个事件/任务的背景或情景是怎样的;

      T(Task)任务:需要完成的任务目标是什么;

      A(Action)行动:为了达成任务目标采取了哪些行动;

      R(Result)结果:最终结果如何。


        PREP结构

        P(Point)观点:说明你的观点是什么;

        R(Reason)理由:为什么你认为是这样;

        E(Example)例子:有什么例子可以证明你的观点;

        P(Point)观点:再次强调观点内容。

          黄金圈法则

          Why(目的、理念):你这样做是有什么用意;

          How(方法、措施):你会用什么方法完成这件事;

          What(现象、成果):你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每种表达结构,都有特定的用处。你可以针对不同的叙述内容,运用不同的表达结构组织你的语言。

          如果你想深入学习这些表达结构,在网上都能够搜索到很多相关的资料了。只要平时用心学习、加以锻炼,那么表达的时候就能够做到得心应手了。


          方法三:通过逻辑思考题锻炼表达

          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在思考上的逻辑思维并没有太大的问题。

          唯一让他们感到烦恼的地方,就是无法把自己思考所得的内容,用条理清晰的方式表达出来而已。

          例如以下这道推理题,你通过思考得出答案之后,你能不能通过语言去把思考的结果说出来呢?这就涉及到语言组织的过程了。


          我的语言组织过程就是这样:

          通过前两个正方体的图示可以得知:A的相邻有D和C两个字母。而通过第三个正方体的图示也可以得知:D和C两个字母是相邻的。也就是说C相邻的字母有A和D。

          那么根据这些条件就可以推断出,第一个正方体图示F相对的位置就是C。因为只有是C,才符合C跟A和D两个字母相邻这个情况。否则,放在其他地方,就不符合这个情况了。

          再根据这个结果,现在已经知道A四个相邻字母中的三个,分别是:F、D、C,那么剩下一个,通过第二个正方体的图示就知道只有B了。然后通过第一个正方体的图示就可以推断出,D相对的字母就是B。

          现在所有字母都已经有对应的位置,剩下最后一个没有对应的,就是A相对的位置,也只有E符合条件了。最终得出全部结果。

          当你能够把思考的结果,通过口头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不仅可以锻炼到你的逻辑思维,更能够锻炼到你的语言组织的表达能力。

          试试看以下这道逻辑推理题:

          有甲、乙、丙、丁、戊5个人,其中有2个人绝对不说谎话,其余3个人有时说真话,有时说谎话。从下面的对话中,请你找出绝对不说谎话的人来。

          甲:“乙不是说谎的人。”

          乙:“丙是说谎的人。”

          丙:“丁是说谎的人。”

          丁:“戊是说谎的人。”

          戊:“乙是说谎的人。”

          甲:“戊不是说谎的人。”

          戊:“丙是说谎的人。”

          你能够思考出答案,然后用口头表达的方式,把思考的结果表达出来吗?

          不管你有没有刻意用这种方式去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经常把自己思考的结果,通过开口的方式做一些组织语言的锻炼,自然而然,你的表达就会很有逻辑了。


          方法四:学习一点逻辑思维的知识

          想要让自己说出来的话有逻辑,缺乏相关的逻辑知识,说起来多多少少都会有欠缺的。

          所以,学习一些相关的逻辑知识,知道什么样的说话才有漏洞,怎样的论证才合理,那么你在表达的时候,自然就能够做到心里有谱了。

          这里推荐一些书籍:

            《口才的逻辑与技巧》,作者:武颖

            《简明逻辑》梁光耀

            《我的第一本逻辑学入门书,提升思考力》蒋巍巍

            《你对我讲道理,我对你讲逻辑》孟云剑

            《逻辑教你不犯错》姜万蓉

            当你掌握了这些逻辑知识之后,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结合自己的表达运用出来了。


            而想要让说话更有逻辑,你至少要做到:

            1,说话的形式要有逻辑

            表达之前,想清楚你的内容,需要运用哪一种形式去组织语言。

            例如,对于有不同分论点的一整段话,采取并列式或者递进式的方式罗列分论点;又如,先叙事后评论,或者先评论后叙事再评论。在叙事的过程中,尽量不要夹带过多的不相关的话语,而使得表达很零碎。

            2,说话的内容要有逻辑;

            在说话之前,先弄清楚自己说话的目的和想要表达的结果,这样你对于整体的表达脉络才有更好的把握。

            当你能够为了说明结论而组织语言,而不是想到哪儿说到哪儿,这样就不会在讲述的过程中混入过多无关的言语,从而让表达更加清晰和有逻辑了。

            3,说话的方式要恰当;

            在表达的时候,不要试图一次过用长句去表达你的思想。尽管使用复杂的长句去表达,可以让你看起来更有逻辑,但别人理解起来也会有难度。

            最好运用短句的形式,然后围绕着讲述的主题,一句又一句地阐述自己的想法。别人不懂时,就换另一种形式进行表达。

            久而久之,你的逻辑表达能力,就能够变得越来越好了!


其它知识推荐

溜溜百科知识网——分享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各类知识。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589@163.com
icp备案号 闽ICP备14012035号-2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Copyright 2023 www.6za.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