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帮助中心|联系我们

导航
首页 综合百科 生活常识 数码科技 明星名人 传统文化 互联网 健康 影视 美食 教育 旅游 汽车 职场 时尚 运动 游戏 家电 地理 房产 金融 节日 服饰 乐器 歌曲 动物 植物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百科

彝族火把节(薪火相传——彝族火把节)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25日责任编辑:张小花标签:暂无标签

彝族火把节(薪火相传——彝族火把节)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

彝族火把节


“持火照田以祈年”

火把节是彝族传统节日中

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

民族特色最为浓郁的盛大节日

日海补吉|摄

火把节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

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受疫情影响

今年的火把节没有举办

传统的线下活动仪式

那就让我们一起在线上感受

火把节的热闹与盛大吧


项目序号:458

项目编号:Ⅹ-10

公布时间:2006(第一批)

类别:民俗


彝族火把节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族也过这一节日。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凉山彝族自治州最隆重、最盛大、最富有民族特征的节日。火把节古时又称星回节。有的学者认为此节原系彝族十月历法的一个年节。火把节就是上半年的过年日,因此又称过大年。

冷文浩|摄

有的学者认为火把节的起源与人们对火的崇拜有关,其目的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火把节期间,各村寨以干松木和松明子扎成大火把竖立寨中,各家门前竖起小火把,入夜点燃,村寨一片通明;同时人们手持小型火把绕行田间、住宅一周,将火把、松明子插于田间地角。

吴立军|摄

青年男女在寨中大火把周围弹唱、跳舞,彻夜不息。节日期间,还有赛马、斗牛、射箭、摔跤、拔河、荡秋千等娱乐活动,并开设贸易集市。


火把节充分体现了彝族敬火崇火的民族性格,保留着彝族起源发展的古老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科学价值,也是彝族文化要素的载体。同时,火把节对彝族人民与各民族交流往来以及促进民族团结都有现实作用。

胡小平|摄

2006年,彝族火把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火把节期间

还有许多有趣的项目


打火把


邹森|摄

一束火把

一腔热血

一场狂欢

人们打着热情的火把

随着歌声一起欢呼呐喊

走进了狂欢的海洋

买锐|摄

李小平|摄

燃烧的火焰

热烈而纯粹

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选美


李星|摄

“选美”自古以来,

一直是彝族火把节中

最重要、最具有特色的活动内容之一

据古彝文记载

凉山彝族的选美活动

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彝族朵乐荷 李星|摄

    彝族朵乐荷

    “朵乐荷”是凉山彝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火把节中,只限由女子集体表演的歌舞形式。彝语“朵”(朵乐)即火的意思,“荷”即歌颂、歌唱之意。

    朵乐荷表演形式是由彝族姑娘们手撑金黄色的油伞,身穿节日盛装,在火把场围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圆圈,少则十数人,多则数十上百人,手牵彩巾,唱着传统歌谣,一人领唱领舞,众人重复合应,边唱边走,舞队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德高望重的彝族老人就在其间挑选出火把节上的美女,这一表现总称为“朵乐荷”。

    2007年,彝族朵乐荷被列入凉山州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林森|摄

    身穿彝族服饰

    佩戴彝族银饰的姑娘们

    撑着黄色的伞载歌载舞

    美美与共,与美共舞

    如今选美大赛

    更是成为了凉山对外展示的

    一张美丽“名片”


    摔跤


    郭建良|摄

    “请客离不开酒,快乐离不开摔跤”

    摔跤在彝语中称为“格”,

    是力量与技术的体现

    邹森|摄

    它不仅培养人们勇敢顽强的精神

    也培养人们遵守规矩

    尊敬对手的美德

    台上选手激烈比赛

    台下围观者高声喝彩,热闹非凡


    斗牛、斗羊


    邹森|摄

    火把节期间

    斗牛比赛可谓万人瞩目

    牛儿们强壮有力、骁勇善战

    让在场所有观众都热血沸腾


    邹森|摄

    如火如荼的斗羊比赛

    同样精彩纷呈

    两只羊头四只大角相撞

    激动人心的场景

    让人禁不住为之叫好


其它知识推荐

溜溜百科知识网——分享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各类知识。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589@163.com
icp备案号 闽ICP备14012035号-2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Copyright 2023 www.6za.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