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的功能(为何强调礼仪的重要性?)
儒家强调礼仪,要人人学会一套礼仪,可以用来交往,用来远离野蛮和蒙昧,但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分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关系。
礼仪在人际交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句温暖的问候使人如沐春风,一句善意的握手使人冰释前嫌,一次集体的关怀使人热泪盈眶,一次温馨的告别让人依依不舍。礼仪文明在很多情况下都可以用到,虽然民间有俗语“熟不讲礼”,但是熟人之间仍然要讲礼,不然只会让人感觉个人交往无界限,人格没有底线,从而影响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发展。
礼仪是文明社会的标志,有很多功用。可以用于沟通、协调、维护社会稳定、教育、提高自身修养,但礼仪发明之初并不都具备如此功能。有的礼仪只适合于上流社会,比如君臣、太子太后、嫔妃宫娥等人之间的礼仪只适合于他们那个高层的圈子,并不适合老百姓。各级官员之间也有一定的礼仪标准,富商巨贾之间也遵循一定的富人标准,平民百姓之间也有一定的礼仪标准。这些礼仪都是不同的。如果谁敢把老百姓之间或者富商巨贾之间的礼仪应用的庙堂之上,谁就有掉脑袋的危险。相反,把庙堂礼仪应用于民间,也会犯了大不敬的罪名。朝廷有一套祭天、祭地、祭祖、祭神的特定礼仪,要在这种群体礼仪之中,让臣子和百姓对天赋神权的皇帝心存敬畏,规规矩矩受剥削和压迫,不要反抗。
礼仪发明之初就是要大家明确身份,明确社会地位,各安其份,并且做一辈子顺民,甚至做一辈子奴隶。“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就有着废除旧礼仪的先锋性在里面,当然和封建皇帝下台有关,很民主共和观念有关。
礼仪是后天习得的,在社会交往中很重要,但并不是先天具有的,也不是人性里面本自具足的东西。一个老禅师收养了一个女孩儿,把她养到七八岁。这个女孩经常和禅师没大没小地开玩笑,禅师也不管她。有一天禅师到前面禅房做功课,一个云游的和尚到了禅师住处,那个女孩就和云游的和尚玩,要和尚抱她荡起秋千,还把和尚当成大树,在他身上爬上爬下。云游和尚耐心地教会她一套礼仪。等到老禅师回来的时候,小女孩儿给老禅师行礼,口称师父。老禅师一问才知道,云游的和尚教会了她礼仪。老禅师对着等待表扬的云游和尚大发脾气,一顿臭骂,把云游和尚骂得不知错在哪里。老禅师的解释是,从小就要女孩保持活泼的天性,不让世俗污染。不料,云游的和尚只用一天就用一套礼仪把她的天性污染了,使女孩儿变成一个俗不可耐的人。
由此可见,礼仪大多是面子上虚假的东西,说不定很多讲礼的人内心特别阴暗和肮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