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帮助中心|联系我们

导航
首页 综合百科 生活常识 数码科技 明星名人 传统文化 互联网 健康 影视 美食 教育 旅游 汽车 职场 时尚 运动 游戏 家电 地理 房产 金融 节日 服饰 乐器 歌曲 动物 植物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破天荒的典故源自于什么时候?破天荒的典故源于哪里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25日责任编辑:江小明标签:哪里典故

“破天荒”的出处及释疑:“五十年来,自是人废;一千里外,岂曰天荒!”

文:枯木

“破天荒”是现代常用词语,意思是指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或第一次出现的事;旧时文人常用“破天荒”来表示突然扬名得志。这个词语出自于五代时期王定保的《唐摭言》、宋人孙光宪《北梦琐言》以及《太平广记》

《唐摭言·卷二·海述解送》记载:“荆南解比,号‘天荒’。大中四年,刘蜕舍人以是府解及第。时崔魏公作镇,以破天荒钱七十万资蜕。蜕谢书略曰:‘五十年来,自是人废;一千里外,岂曰天荒!’”。《北梦琐言·第四卷》:“唐荆州衣冠薮泽,每岁解送举人,多不成名,号日天荒解。刘蜕舍人以荆解及第,号为‘破天荒’。”。《太平广记·贡举五》摘自《唐摭言》也有简略记载。

这几个记载的是同一件事,那就是晚唐时期,荆南地区(荆州)参加科举,很多年没有中举的,因而人才匮乏,被称为“天荒”,直到唐大中四年(850年),刘蜕中举才打破了“天荒”,后来就用“破天荒”或者“破天荒第一遭”来形容从来没有出现的事情发生了。

本来这个典故到此就结束了,然而,笔者看到,不少资料和文章在阐述的时候,以及对其中人物的生平记述中,有不少和历史实际不相符合的地方,颇有误导读者之嫌,因而想在这里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是关于记载的解释,相对简单,然而还是有的文章解释不通。比如“解比”,也叫“解试”,就是唐宋时期州府举行的考试,相当于明清的乡试,是科举程序中的第一级,由地方学正监考,历考三天,共考三场,第一名叫“解元”。考过后参加尚书省的礼部主持“省试”,然后再参加吏部复试。通过州县地方选拔考试而选送的叫“乡贡”;通过省试叫“中举”,皇帝亲自选中的考生“制举”。这则小故事指的是荆南地区每次通过解试选拔的乡贡(府解、荆解就是此意),多年来都没有中举的,因而叫“天荒”。并非指荆南地区在解试中多年没有获得选拔的,这是其一需要解释的。

再一个就是关于刘蜕的答复“五十年来,自是人废;一千里外,岂曰天荒!”,大意为荆南地区五十多年来一直没有人中举,都是因为人为因素;(离京城)一千里外,不能称为“天荒”(混沌未开的原始地方)。道理浅显,可是依然有文章胡乱解释。笔者看到有自媒体文章这样解释“但就这方圆一千多里的地方,还称不上是‘天’,故不能称为‘天荒’。”,古文基础之差,值得堪忧,就这还谈历史?

第三个,就是关于“崔魏公作镇,以破天荒钱七十万资蜕。”,某文章认为极不靠谱,因为“七十万”是天文数字,其实这是对古代钱币不甚了解。古人对基础钱币的称谓,有“文”、“纹”、“蚊”、“钱”、“金”等称呼;对大一点的有“缗”、“贯”、“吊”、“银”、“金”等,1两金=10两银=10贯=10000文,而这里当指文、钱,而不是缗、贯。用如今的购买力换算来看,1文大致为1~2元左右(并非准确,只是打比方),七十万钱那就是大概100万元左右,多吗?

我们看看当时官员的收入,各个时期不同。我们以贞观年间为例,包括官员的俸禄、职田、人力杂给等,换算成如今的人民币,五品官一年是60万左右,三品约为100万左右。而到了中唐,官员获取报酬的方式更多,比如“润笔”等,白居易在《修香山寺记》记载自己给好友元稹写墓志铭:“去年秋,微之将薨,以墓志文见托。既而元氏之老状其臧获、舆马、绫帛洎银鞍、玉带之物,价当六七十万,为谢文之贽,来致於予。”,写一篇文章就七十万钱(相当于100万元左右);而早一点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中自道:“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一年花销几十万元。虽然和现在某些富豪无法相比,不过也说明当时年收入几十万可以说是存在的。

专栏

u53e4u8bd7u8bcdu8da3u4e8bu64b7u62feu8d4fu6790

作者:u6986u6728u658b

49币

27人已购

查看

当时荆南节度使奖励刘蜕七十万钱,从历史背景来看,应该不为过,举州府之力,也拿得出。而某文章对历史和钱币了解不透,认为“钱”指的是“贯”,那么就是放大一千倍,成了10亿,那自然是不可能,也是笑话了。希望有些作者在写文章的时候多查查资料,补补历史知识,不要随意下结论。

第四,关于刘蜕的籍贯。刘蜕,字复愚,荆南人,晚唐散文家,著有《文泉子集》。笔者看到,许多文章和资料,在刘蜕的籍贯上,说是长沙人,并且说是湖南第一个进士,不知道根据何在?如“一作商州,一作桐庐,亦作长沙人”;有的资料还列入“1890年,史学家陈寅恪就生在长沙刘蜕故居。”,不知道意欲如何?难道是想用现在证明过去吗?

关于刘蜕,《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传记,然而有提及,那就是在《旧唐书·列传·卷一百二十二·令狐滈传》中有记载,原文“左拾遗刘蜕、起居郎张云,各上疏极论滈云:‘恃父秉权,恣受货赂。’”,大意是刘蜕、张云等弹劾宰相令狐绹的儿子令狐滈,后来被贬,“贬云为兴元少尹,蜕为华阴令。”。说明刘蜕官职当时是左拾遗,并且直言敢谏,然而并没有关于刘蜕的籍贯记载。

因而我们只能以《唐摭言》、《北梦琐言》为基础,既然刘蜕参加荆南地区解试,并且在唐大中四年(850年)中举,在唐代对乡贯管理相对严格,那么刘蜕虽然具体县贯未知,然而必然是荆南人(荆州)无疑。那么荆南地区是哪里?长沙又在哪里?怎么能混在一起?

在唐代,长沙和荆南的行政区域,从来都没有在一起过。据《新唐书·地理志》和《旧唐书·地理志》记载,唐太宗时期全国设置十道,荆南属于山南道,长沙(潭州)属于江南道;唐玄宗分为十五道,山南道分为山南东道和山南西道,荆南属于山南东道江陵府;江南道分置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长沙(潭州)属于江南西道。后期设置节度使,其中荆南节度使长期管辖荆州、澧州、朗州、峡州、万州、归州,唐昭宗光化元年(898年),澧州、朗州划归武贞军节度使(湖南澧县),而刘蜕中举为大中四年(850年),此时荆南地区和长沙(潭州)无论如何牵扯不到一起。因而,把刘蜕描写为长沙人,恕鄙人鲁钝,真没查到相关历史资料,希望能有人赐教。

专栏

u6986u6728u658bu8c08u53f2

作者:u6986u6728u658b

59币

8人已购

查看

然而,毕竟《唐摭言》和《北梦琐言》记载的只是传闻轶事,并非正史,难免其中有所出入。比如崔魏公,指的是崔铉,字台硕,《旧唐书·崔铉传》记载:“九年,检校司徒、扬州大都督长史,进封魏国公、淮南节度使。”,“咸通八年(867年),徐州戍将庞勋自桂管擅还,道途剽掠。铉时为荆南节度。”,然而经查崔铉任职荆南节度使的时候,却是865年—868年,而大中四年(850年)以后的荆南节度使则是范阳人卢商,再前一个是荥阳人郑肃,在荆南节度使位置上去世。难道是当时的宰相崔铉临时代领荆南节度使?这个还需要考证,留疑存查。

可是,不管如何,关于“破天荒”典故中的刘蜕,肯定不是如今长沙地区人,而是荆南人(荆州地区)这点是无疑的,至于用陈寅恪来说明刘蜕的故居,更是感觉到有点天方夜谭,希望提出此说的学者能拿出证据说话。

虽然只是一个词语的考证,以及典故的溯源,也许只是一个传闻逸事,固然有点啰嗦赘言,不过,希望那些写作文史的作者,要以证据为基础,以史料为凭据,还原真实历史事实,不要妄自猜测,更不要牵强附会,夸张放大,误导读者,这才是文史作者应该秉持的基本良知和态度。

?

其它知识推荐

溜溜百科知识网——分享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各类知识。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589@163.com
icp备案号 闽ICP备14012035号-2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Copyright 2023 www.6za.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