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帮助中心|联系我们

导航
首页 综合百科 生活常识 数码科技 明星名人 传统文化 互联网 健康 影视 美食 教育 旅游 汽车 职场 时尚 运动 游戏 家电 地理 房产 金融 节日 服饰 乐器 歌曲 动物 植物
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

走婚族是哪个民族(走婚族在云南哪里)

发布时间:2023年1月4日责任编辑:吴小强标签:哪里云南

摩梭族走婚:一扇门的开合,决定爱情的聚散;不是男人不负责,是女人不需要

第一次接触摩梭族,是前几年去云南游玩的时候;当时是冲着泸沽湖的秀丽风光去的,在草海坐了猪槽船,上过了走婚桥,又到摩梭族人家吃了猪膘肉,喝过米酒;看到了摩梭女人的花楼,还观赏了介绍摩梭族发展历史和风俗习惯的《花楼恋歌》。据我的理解,摩梭族的走婚,不是男人不负责,而是女人不需要,用不着。下面我就讲讲原因。

(美丽的泸沽湖)

摩梭族简介

最早关于摩梭族的记载见于《史记》或《汉书》,称之为“牦牛羌或牦牛夷”,指放牦牛的游牧民族。《后汉书?二十三卷?郡国五》“县在郡西,宾刚缴白摩沙夷有盐坑”,史上曾称么些或磨西,摩西、摩沙,到清朝被称为摩娑或摩挲,直至新中国成立,才确定为摩梭。摩梭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一直分布在川、滇、藏的雅砻江和大渡河流域,大小金川一带;目前摩梭族人主要居住在云南西北和四川的交界处,即风景优美的丽江市泸沽湖畔宁蒗县和四川盐源的木里县,约有五万人口。由于川藏线的开通,民族的大融合以及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外来文化迅速地淹没了走婚文化,目前走婚习俗只存在于两座孤岛——鲜水河和泸沽湖,被称为“东方母系文化的最后一朵红玫瑰”。

摩梭族至今仍是母系社会,即女性当家做主,所以被称为“女儿国”。去过泸沽湖的人都知道,每个摩梭人家里都有一个常年不熄的火塘,是一个家族的命脉所在,意喻着生生不息。火塘两边有两根粗壮的立柱,那是有名的“男女柱”,必须取自同一棵大树,女柱是下部树根,男柱是上部树干,充分说明了“女本男末”的社会状态。摩梭族讲究的是“舅掌礼仪母管财”,家里地位最高的是老祖母,掌管所有钱财;而家的男人即孩子们的舅舅则负责对外社交事物。

(如果你去泸沽湖旅游,跟门票一起的,还有这个女儿国护照)

摩梭族走婚

摩梭族基本没有婚姻制度,历史以来一直实行“走婚”,“走婚”在摩梭语中叫“色色”,意思是走来走去,可以说非常形象地解释了走婚,就是男不娶,女不嫁,结合自愿、聚散自由。说到这,还得感谢“红花教主”、“国际走婚族”杨二车娜姆,是她1997年的《走出女儿国》和2003年的《离开母亲湖》,让世界开始了解了那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当然,这两本书不只让世人知道了摩梭族的走婚,更掀起了泸沽湖旅游的热潮。

    ?走婚的年龄 ?

    摩梭族的孩子长到十三岁的时候,要在大年初一举行“成丁礼”:在此之前,儿童以麻布长衫遮身;成丁礼这天,男孩子穿裤,扎上绣花的红腰带;女孩子则由妈妈穿上白色或天蓝色百褶长裙,把以前的若干小辫编成一根长辫,并在发间戴一朵大红花。意味着从此,就可以有独立于祖母屋之外的“花楼”了;而男孩子就可以约会心上人了。虽说如此,但大多数摩梭人的走婚生活都开始于16—20之间。

    (蓝天下翩翩起舞的摩梭女人)

      ?走婚的表现形式 ?

      走婚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要两个人在唱歌跳舞或者日常生活中情投意合,就可以约定暗号晚上走婚;也有的不好意思当面表白或者不自信的,可以托朋友给姑娘捎个礼物,如果姑娘接受了,就表示同意了;如果不接受,就只能另择人选了。

      走婚的夜晚,男子要爬上窄而高的楼梯,才能到达姑娘的房间,并且要把粘帽挂在门旁,相当于“闲人免进”的牌子。走婚的男子必须在天亮之前离开,回到自己家。否则会被视为无礼,会被女子家里人耻笑、瞧不起,女子也丢不起这个脸。走婚时间长了,女子有了孩子,人们最初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但是要在百天举行仪式,公开孩子的父亲,承认血缘关系,也避免了以后血亲乱伦。

      (《花楼恋歌》里表演的爬花楼)

        ?感情是走婚的第一要素。 ?

        如果女子一旦不开门或者男子不来了,一段感情就烟消云散了;而且,绝不纠缠不清。迄今为止,没有因此发生过案件,这也是令许多专家学者在内的人们的不解之处,那就是摩梭人的婚恋观念和道德标准何以如此融入骨髓,居然没有人打破千百年来的规矩。据说摩梭族从建国到现在,只有一个人犯了点轻罪被劳动教养过,剩下的人从没违法犯罪记录!

          ?女姓处于走婚习俗中的绝对主导地位 ?

          你来或不来,我就在这,你不主动,我绝不先开口;不想让你来了,就不再开门,明天再换谁来跟你无关。女人之所以有如此底气,那是因为不管怎样,母子均无后顾之忧,这就是母系社会形态所决定的了:女人掌握家里的财政大权,家里所有的孩子都视如己出,由妈妈和孩子的姨还有舅舅共同抚养,用不着孩子的爸爸拿一分钱;而且,女人终生在娘家,生老病死都有娘家人管,也用不着男人拿一分钱。况且,男人们也没钱,花钱要向祖母或者妈妈还有姐姐或妹妹要,讲明原因,这里面压根儿不包含养孩子这一项!舅舅们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地养着姐或妹的孩子;而他自己的孩子也一样被孩子的舅舅养着,所以说心里也是平衡的,正所为“我为别人,别人为我”。舅舅充当了孩子父亲的角色,对孩子们来说“天上的雄鹰最大,地上的舅舅最大”,“父生舅亲”。

          (盛装打扮的摩梭女人)

          摩梭族的女人一生都在谈恋爱,只需一扇门的开与关;摩梭族的男人一生都走在恋爱的路上,日暮而聚,晨晓而归。没有离婚之说,只有感情变淡;不涉及彩礼问题,要的只是自己亲手作的礼物;也没有什么财产问题,也不用担心孩子没人抚养的问题……真正的“有缘则聚,无缘则散”,好聚好散的爱情。

          当然现在这一切也在慢慢发生着变化,先是公职人员实行了固定的一夫一妻制;然后是受外界影响大的地方渐渐地实行了国家的《婚姻法》;再然后,可能就是走婚这一古老习俗的彻底消失。

          (草海上的走婚桥)

          总结语

          所以说,摩梭族的走婚习俗,不是男人不负责任,而是他们严格遵循着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传统做法;女人也根本不需要男人负什么责任,母系社会的形态决定了娘家永远是她强有力的靠山。

          这就是我对泸沽湖摩梭族走婚习俗是否男人不负责任的回答;不足之处,欢迎大家交流讨论,相互学习。

          ?

其它知识推荐

溜溜百科知识网——分享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各类知识。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589@163.com
icp备案号 闽ICP备14012035号-2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Copyright 2023 www.6za.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