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帮助中心|联系我们

导航
首页 综合百科 生活常识 数码科技 明星名人 传统文化 互联网 健康 影视 美食 教育 旅游 汽车 职场 时尚 运动 游戏 家电 地理 房产 金融 节日 服饰 乐器 歌曲 动物 植物
当前位置:首页 > 服饰

为什么叫绿帽子(绿衣服和绿帽子是一个说法吗)

发布时间:2023年1月3日责任编辑:吴小强标签:衣服

绿帽子本义是指绿色的帽子,但是在今天,其含义多指伴侣出轨。

那么问题来了,绿帽子是什么时候开始与羞辱含义挂钩的呢?

早在春秋时代,绿色的头巾就因为颜色和帽子种类的低贱性,就已经和精神上的侮辱含义挂钩了,把妻子女儿卖出去混饭吃的男人,是可耻的,就得戴绿头巾。到了元朝,官方规定娼妓人家的男子必须带绿头巾,就这样推动了“绿帽子”的污名化。

1. 崔杼弑君:戴绿帽第一人

谈到绿帽子的起源,其实跟一个历史事件有关,叫崔杼弑君,出自《史记·齐世家》

公元前553年,齐庄公在大夫崔杼的帮助下获得了君权。有一天,齐庄公到崔杼府上吃饭,看上了他貌美如花的妻子,这位美女也是来者不拒,两人就这么勾搭上了。之后齐庄公常常以找崔杼谈事为由,到他家里去,私会他的老婆。可崔杼却一直蒙在鼓里。

直到有一天,齐庄公不小心把崔杼的帽子夹带在长袍之内,这顶绿色的帽子映得崔杼脸都绿了,这一看就知道齐庄公进了内室!不过这时候他还没炸毛,自欺欺人地以为妻子与庄公只是正常交流,选择原谅她了。

后来齐庄公得寸进尺,直接把崔杼的帽子赏给亲信侍者,当朝官员也都知道那顶帽子是崔杼的,因为他之前天天戴着上朝,便纷纷把他当成笑话。面对这样的羞辱,崔杼终于受不了了,找个机会就把齐庄公给杀了。

故事就说到这里,有人会问,难道就因为这个事件,“绿帽子”的说法就能流传至今?其实,这里面还有很多的门道!

2.色彩也有贵贱之分:正色与间色

中国古代社会等级是十分森严,连颜色也不例外!在五彩斑斓的黑雾中,在缤纷闪耀的白光里,我们老祖宗打心眼里崇尚的是“正色”。

什么叫“正色”?路sir给各位数数,这正色有五种,分别是青(蓝色)、赤(红色)、黄、白、黑。秦皇汉武就极其喜欢黑色和黄色。尤其是这个金碧辉煌的黄颜色,从唐朝开始一直到清朝,差不多有一千多年,更是专断地霸道地被认定为皇家帝王的专用色,别说普通人,就算是贵族也休想用!

而今天我们要说的绿色,被看作是跟“正色”相对的“间色”的一种,受到古人强烈的鄙视,认为这是地位低下之人才穿的颜色。那么,如此生机勃勃的、小清新的颜色,为何受到了鄙视?

首先,我们得搞清楚古人眼中的“间色”是什么。所谓“间色”,就是不纯正的杂色,比方说这个绿色,它是蓝色和黄色调和出来的,不纯粹!也就不高贵!这些都是古人一厢情愿的审美,是封建等级的产物。

其实和颜色一样,古人的帽子也是分了等级的,虽然花样繁多,但基本上是冕、冠、弁、帻四大类。冕是最高等级的帽子,只有天子、诸侯、卿、大夫可以戴;冠是专供贵族戴的;弁是治军权的象征;帻是平民百姓戴的,或者作为冠的配件使用。

据考证,“帻”其实就相当于“巾”,一般也就统称为巾帻,尤其是汉代人超级喜欢戴巾帻。

但不幸的是,在两千多年前,绿色的头巾,因为颜色和帽子种类的低贱性,就已经和精神上的侮辱含义挂钩了。

在清代翟灏的《通俗编》里就有这样的记载:“远在春秋时代,有货妻女求食者,绿巾裹头,以别贵贱。”意思就是把妻子女儿卖出去混饭吃的男人,是可耻的,就得戴绿头巾,显示他是低贱的人。

这个古老的羞辱办法,竟然在一千多年后被一个唐朝的公务员发扬光大了,据唐代封演所著的《封氏闻见记》记述:“李封为延陵令,吏人有罪,不加杖罚,但令裹碧头巾以辱之,随所犯轻重,以日数为等级,日满乃释。”

这说的是差不多在今天的江苏镇江、常州一带,有个公务员叫李封,他发明了一种新的刑罚,就是让有罪的犯人都戴上绿头巾,罪越重戴的天数就越多。

这事本来可能是李封临时起意的做法,觉得在肉体上的惩罚是不够的,还要在精神上心理上折磨这些犯罪的人,不料,这种刑罚的影响有点久远……慢慢地居然演变成当地民间的一种颇为牢固的习俗观念,这片地方的人们都认为戴绿头巾是一件非常没有面子的事情。

3.官方推动“绿帽子”污名化

到这里,绿帽子不是什么好东西,还只是江苏沿江一小片地区的观念。可它如何推行到全国各地呢?

元朝时期,绿头巾这个物件的贬义含义,在元朝竟然莫名其妙地被国家制度明文确定了下来!

这事说起来有点复杂,得先从古今差别有点大的一个职业说起。这个职业在古代叫“倡优”,指专门从事音乐、舞蹈、戏曲表演的人,相当于今天的演员。

倡优

演员这个职业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历程,可以说那叫一个充满血泪的过程。按理说,梅兰芳大师也曾将咱们国粹唱响世界,大名鼎鼎的唐玄宗李隆基,还在皇宫内创立过专供演员培训和表演的“梨园”,在此期间还涌现出了李龟年这等号称“乐圣”的人物,但是演员这个职业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老祖宗鄙视。

懂音乐、懂戏剧、懂舞蹈,这等非凡的才艺,同时也是高级品位的象征,为什么会被鄙视呢?

唐朝确实是歌舞演艺事业发展的黄金时代,不过在这之前,演员在古代中国地位确实一直不是很高,尤其是在儒学兴起之后,儒家认为演员是以取悦观众为职业的,再加上那时候表演又都没有突破滑稽调笑的内容范围,是凭声色娱乐人的,所以觉得不耻。

更重要的是儒家认为演员所表演的内容破坏了礼教,比如一出戏里女子居然会抛头露面,这个在当时人们眼中是不能接受,再加上有时候还会上演点乱伦的戏码,另外有的还破坏了儒家奉为圭臬的纲常思想,比如儿子伺候孙子的剧本。所以,无数的可能会在历史上绽放光芒的表演艺术家就这样被埋没了。

李存勖

而到了五代后唐,有个皇帝叫李存勖,因为痴迷乐舞戏曲,最后被一批演员蛊惑,直接把地方高级行政长官的职务交到一些演员手里,这些被宠幸的演员仗着权势扬眉吐气,戏弄朝臣,还与群官勾结,行不义之事,最后还把李存勖给杀死了。自此之后,演员的地位便一落千丈。

于是,元朝时候,官方为了鄙视他们眼中的演员,就开始在他们戴的帽子和穿的衣服上打起了主意。

据《元典章》记载:“至元五年,准中书省札,娼妓之家,家长并亲属男子裹青巾。”娼妓,这个词刚开始只是指从事表演的女艺人,这个记载就是说娼妓人家的男子必须带绿头巾,以此表示他们是社会上卑贱的一群人。

根据《元史》记载:“禁倡优盛服,许男子裹青巾,妇女服紫衣,不许戴笠乘马。”国家明文就直接规定了,倡优中的男人必须要戴绿色的头巾,女人必须要穿紫色的衣服,然后还不准戴着斗笠骑马。

如果说,绿头巾到了这里,还没有正式和男女奸情扯上关系,但到了明朝可以说是彻底“沦落”了。

明代有一部重要的随笔札记《五杂俎》,它这样说过:“国初之制,绿其巾以示辱,盖古赭衣之意。而今无矣,然里闬尚以‘绿头巾’相戏也。”

这个“里闬”意思就是乡里乡亲,这个记载说明绿头巾的侮辱含义当时已经在民间流行,而且重点是已经脱离本来所说的事实层面,而作为一种富有象征含义的贬义词被使用了。

然后另一部明代笔记《七修类稿》里也有这么一句话“今吴人骂人,妻有淫行者,曰绿头巾”,说明这个称呼已不仅仅是和受歧视的职业有关系,而是直接被应用于世俗夫妻出轨事件中,用来挖苦、贬低妻子不检点的男人。

后来,“绿头巾”这个称呼一直沿用到近世,而“绿帽子”之称则一直沿袭到了今天。

关二哥直呼内行啊

编辑|凉山

排版|凉山

路上读书:全球名校博士30分钟精读一本好书。

其它知识推荐

溜溜百科知识网——分享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各类知识。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589@163.com
icp备案号 闽ICP备14012035号-2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Copyright 2023 www.6za.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