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帮助中心|联系我们

导航
首页 综合百科 生活常识 数码科技 明星名人 传统文化 互联网 健康 影视 美食 教育 旅游 汽车 职场 时尚 运动 游戏 家电 地理 房产 金融 节日 服饰 乐器 歌曲 动物 植物
当前位置:首页 > 歌曲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意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发布时间:2023年1月4日责任编辑:张小花标签:远方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意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我们每一个读过书的人没有哪个没读过《论语》这本书的,这本书虽然是一本古书,但它不会随着时间的变迁而被淡化。

《论语》让我们学会了如何为人处事,让我们懂得了如何真正地成为一个人。

但《论语》毕竟是一本古书,对于如今的我们阅读起来确实会存在一些困难,如果理解出现了偏差就会变成了另一种意思,那样对于阅读的人是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的。


我如何才能更好地参悟到书中所表达的本意呢?这个就在于我们自己平时阅读的知识和思考的积累,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了。

我读《论语》几遍之后突然发现有些句子以前的翻译是错的,包括我们在正版的书籍里看到的翻译,对于这么一部经典翻译错了是我们的损失。

今天我就从《论语》里面抽出一句大家都很熟悉但同时也是我们翻译严重错误的一句,这或许是你第一次看到这样的翻译,也是最符合《论语》本意的一种翻译。

这一句就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翻开所有的正版翻译基本都是翻译成“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也有些把“乐”翻译成喜悦,总之是告诉我们有朋友来了是好事。

其实我们只要好好地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这样的翻译是不对的,孔子会说这么一句又多余又没有内涵的话吗?

为什么说它多余呢?有朋友到家里做客谁不高兴呢?除非那个人不是朋友,如果《论语》不这样教育我们,我们难道连朋友都不待见了吗?不可能有这样的事情吧?


称得上朋友的,不管他是在远方还是近邻,只要他能登门拜访我们内心的喜悦就会自然地流露出来,无需从仁礼上来提示自己。

孔子这样的圣人会说出这么一句很多余又没有多大意义的话吗?肯定不会,是我们自己翻译和理解错了。

其实孔子这里所说的朋友不是实际意义上的朋友,而是陌生人,为什么说他是陌生人呢?因为他是来自远方,古代的交通没有我们如今的这么发达,几乎大多数的人是不会跟外界有很多的接触,更谈不上交个远方朋友了。

看到这里会有人疑问,不是朋友谁会到别人家里登门拜访呢?这就更不符合逻辑了。

其实不是的,我们古人有一个生活方式跟我们如今不太一样,那就是借宿,如今我们是看不到了。

借宿对于古人来说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个人因某些原因需要出远门的往往都会到当地找户人家借宿一晚,在《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就是用了这样的方式才到达西天取得真经。


我记得小的时候家里也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时不时会有一个陌生人说:路过此地天晚了今晚能不能到您家里家借宿一晚;只要家里来了客人爸妈都会好好的招待,虽然不认识他是谁,但也会把家里最好的菜和酒都拿出来招待客人,那时人们的淳朴和善良在如今是很难想象的。

所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正确的翻译应该是:有从远道而来登门拜访的客人(陌生人),难道不应该像来了一位朋友一样而感到快乐吗?

孔子为什么在这句用“乐”而不是用“悦”呢?因为他不是朋友,虽然把客人当朋友一样,但毕竟还不是朋友,所以用“悦”形容肯定是不对的,有些翻译把“乐”通假“悦”纯属是自我过度理解。

其实孔子这句教育的我们意义是我们都应该互帮互助和谐相处,尽我们所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样我们大家才能创造出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一个慈善的人不是只对自己的亲人好,而是热情慈爱地对待身边或遇到的每一个人,这也是孔子想要看到的景象。

如果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朋”仅理解为朋友那就太狭意了,就不是孔子所说的那个朋了。


其它知识推荐

溜溜百科知识网——分享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各类知识。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589@163.com
icp备案号 闽ICP备14012035号-2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Copyright 2023 www.6za.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