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帮助中心|联系我们

导航
首页 综合百科 生活常识 数码科技 明星名人 传统文化 互联网 健康 影视 美食 教育 旅游 汽车 职场 时尚 运动 游戏 家电 地理 房产 金融 节日 服饰 乐器 歌曲 动物 植物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中医治疗失眠(失眠治疗思路)

发布时间:2023年1月7日责任编辑:张小花标签:治疗

中医治疗失眠(失眠治疗思路)

睡眠是一种生理现象,良好的睡眠能够保障机体免疫系统自我修复和完善,内脏毒素排除,血液再生等一系列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转。睡眠质量直接决定着人体的身心健康状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生存的社会环境不断变化,如光污染、噪音污染等,加上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睡眠障碍的困扰。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全世界范围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存在失眠的症状或睡眠功能障碍。我国目前约有30%以上的人存在失眠症状,这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巨大隐患。而长期睡眠不足也会导致精神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疾病,并且容易让人产生紧张、焦虑和抑郁等情绪。

中医对睡眠障碍的认识

祖国医学将睡眠障碍称之为“不寐”“不得卧”“目不瞑”,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

中医认为不寐是由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思虑过度以及病后、年迈体虚等因素,导致心神不安,神不守舍。不寐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心主神明,神安则寐,血之来源,由脾运化水谷精微所化,上奉于心,则心得所养;受藏于肝,则肝体柔和;内藏于肾,肾精上承于心,阴阳协调,则甚至安宁。


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不寐可分为实证与虚证。实证又可分为肝火扰心证、痰火扰心证,虚证可分为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心胆气虚证。

肝火扰心证

多表现为不寐多梦,急躁易怒,伴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以疏肝泻火,镇心安神为治则,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痰热扰心证

多表现为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伴头重、目眩,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以清化痰热,和中安神为治则,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

心脾两虚证

多表现为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伴四肢倦怠,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以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为治则,方用归脾汤加减。


心肾不交证

多表现为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干少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以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为治则,方用六味地黄丸和交泰丸加减。

心胆气虚证

多表现为虚烦不寐,触事易惊,胆怯心悸,伴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脉弦细。以益气镇惊,安神定志为治则,方用安神定志丸加减。

中医治疗办法:

不寐多注重调整脏腑气血阴阳的平衡,调整作息,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使气血调和、阴平阳秘,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施以安神镇静随证选取方药,注重精神治疗的作用,消除病者顾虑即紧张情绪,保持精神舒畅。

除了服用中草药以外,中医还可采取针刺、艾灸、耳穴压豆、推拿、制作中医药枕等疗法调畅身体以助眠。


其它知识推荐

溜溜百科知识网——分享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各类知识。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589@163.com
icp备案号 闽ICP备14012035号-2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Copyright 2023 www.6za.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