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帮助中心|联系我们

导航
首页 综合百科 生活常识 数码科技 明星名人 传统文化 互联网 健康 影视 美食 教育 旅游 汽车 职场 时尚 运动 游戏 家电 地理 房产 金融 节日 服饰 乐器 歌曲 动物 植物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多行不义必自毙的成语故事 多行不义必自毙的成语故事是怎样的

发布时间:2023年1月7日责任编辑:赵小果标签:故事成语

1、多行不义必自毙,释义为不义的事情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

2、这个成语出自《左传·隐公元年》的“郑伯克段于鄢”,讲述的是春秋初期,郑庄公和其弟共叔段争权夺利、兄弟相残的故事。

3、相比齐国、鲁国等国家,郑国是一个新兴的诸侯国,郑庄公是第三任国君。

4、第二任国君郑武公的夫人名叫武姜,这是她的历史称谓。在春秋时期,贵族女子最常见的历史称呼,是谥号加族姓。姜是她的姓,她的母国申国是姜姓诸侯国,武,是她丈夫郑武公的谥号。

5、《左传》中,妇女记录名字的极少,除了这种历史称谓外,其他的一般为伯姬、仲姜——排行加姓,翻译成现代话,就是姬大姑娘、姜二妹子。

6、武姜生了两个儿子,寤生和共叔段。生寤生时,“惊姜氏,故名寤生”。

7、对于“寤生”二字,历史上杂说纷纭,有说难产的,有说做梦的时候生下来的(多神奇呀!),有说生下来窒息的……

8、各种说法都没有确切的证据,但“逆生说(即难产)”最先出自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郑世家》,又有后代学者从通假字研究入手,认可了这一说法,所以是后世普遍采取的说法。

其它知识推荐

溜溜百科知识网——分享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各类知识。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589@163.com
icp备案号 闽ICP备14012035号-2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Copyright 2023 www.6za.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