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帮助中心|联系我们

导航
首页 综合百科 生活常识 数码科技 明星名人 传统文化 互联网 健康 影视 美食 教育 旅游 汽车 职场 时尚 运动 游戏 家电 地理 房产 金融 节日 服饰 乐器 歌曲 动物 植物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浙大本科招生网(浙江大学发布2021年本科招生)

发布时间:2023年1月7日责任编辑:陈小树标签:大学浙江大学浙江本科

浙大本科招生网(浙江大学发布2021年本科招生)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 柯溢能

浙江大学是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设有13个学科门类、7个学部、37个学院(系)、1个工程师学院、2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7个附属医院,七大校区占地面积622万平方米,图书馆总藏书量787万册。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涌现出大批著名科学家、文化大师以及各行各业的精英翘楚,包括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4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位“八一勋章”获得者、1位全军挂像英模、5位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6位“最美奋斗者”和210余位两院院士等杰出典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作出了积极贡献。

亮点一:“1+7+N”招生方案

“1”对应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学院前身为创办于1984年的混合班,现任院长是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朝晖。竺可桢学院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教育教学改革的试验田,是浙江大学对优秀本科生实施“特别培养”的荣誉学院。竺可桢学院毕业生在国内外深造率近90%,其中赴全球TOP50高校深造占三分之一。现有班级包括混合班、人文社科试验班、求是科学班、巴德年医学试验班、图灵班、机器人工程班、智能财务班等。

“7”是以优势学科为引擎,依托竺可桢学院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强基班。自2020年开始,浙江大学在竺可桢学院首次设置了强基班,依托7个院系推进“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创新培养。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推行“荣誉学院+本研衔接”的培养体系、建立“基础学科+特色方向”的专业体系、设置“通专跨+国际化”的课程体系、搭建“科教协同+产教融合”的平台体系。

“N”是指各专业的国际联合培养项目和国际交流项目,学校积极拓展与世界一流大学的海外交流学习渠道,培养学生的全球思维与国际责任。在校期间,学校为每一位本科学生提供一次出国(境)交流学习机会,并在经费资助方面给予有力保障。到目前为止,我们学校拥有国际交流项目500多个,例如英国帝国理工“4+1” 项目、美国康奈尔大学“2+2”双学士学位项目、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3+2”本硕联培项目等。目前学校每个专业都有国际联培项目或国际交流项目,2020年因为疫情的影响,各专业积极开展各类线上国际交流项目,全力提升学生国际视野和全球格局。

另外,我校为优化专业结构,布局一流本科专业,适应新高考改革招生制度。2021年招生专业大类进行相应调整,将原有的31个招生专业大类整合为27个招生专业大类,其中工科类的专业的招生类别做了优化,今年以工科试验班、工科试验班(材料、化工与高分子)、工科试验班(信息)、工科试验班(海洋)等大类招生。撤销了原科技与创意试验班,将其包含的工业设计专业纳入工科试验班(信息)进行招生等,新增了艺术与科技专业。

亮点二:学科实力强劲

在国家公布的“双一流”名单中,浙江大学入选了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18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位居全国第三。在教育部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学校11个一级学科评为A+,居全国高校第三;39个一级学科评为A类,居全国高校第一;一级学科优秀率达63.93%,居全国高校第二。

截至目前,浙江大学共有6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入选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二,充分反映了学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成效。自出台《浙江大学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2018—2020)》以来,学校紧扣国家发展需求,对接国家一流专业建设计划,启动本科专业优化调整专项改革工作,立足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办学定位,促进专业、学科联动发展、齐头并进,结合教育部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以及“六卓越一拔尖”要求,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新常态需要,大力加强战略新兴专业建设,旨在形成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科学合理的专业结构体系。

亮点三:“通专跨融合”+“四课堂融通”的培养体系

浙江大学对于本科人才培养的

具体措施有哪些?

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有哪些亮点?

一起来看~

01分类招生,更加自主的专业选择

学校按人文、社科、理、工、农、医等类别实行分类招生。学生在入校后零距离深入了解学科、专业,并在充分认识自己发展志趣的基础上,按照学校主修专业确认的相关规定,自主申请确认适合自己修读的专业。每位同学有两次主修专业确认机会、一次转专业机会。学校在资源许可的情况下,将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专业选择需求。

02

复合培养,更加宽广的发展潜力

学校构建了涵盖“通”“专”“跨”的本科课程体系,推进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以本科生院为平台,统筹思政工作与培养环节,实现了学生工作与通识教育的深度融合。本科生院下设求是学院,负责通专跨培养模式下的低年级学生管理,形成了“一横多纵”的学生管理机制。2019年6月,面向新一轮通识教育改革的要求,浙江大学发布了《浙江大学通识教育白皮书》,指明了浙江大学未来通识教育的路径和举措。目前浙江大学的通识课程体系由通识必修课程和通识选修课程组成,前者包含了思政类、军体类、美育类、劳育类、外语类、计算机类、自然科学类、创新创业类等8类,后者则包含了中华传统、世界文明、当代社会、科技创新、文艺审美、生命探索和博雅技艺等“6+1”类,聚焦当代中国问题研究,强化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和传承,强调国际视野与中国实践,着力培养学生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03

科教协同,更加持久的创新创业能力

依托研究型大学的科研优势,学校大力倡导和实施寓研于教、科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学校设有国家级、省级、校级和院级四个等级的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培养学生深度钻研的意识和创新研发的能力与素质;学校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培养学生持久的创新创业能力。在国际机器人足球比赛、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互联网+”等国际国内各大赛事中屡次问鼎,在2014-2018高校学科竞赛评估结果排行榜中位列榜首。

04海外学习,更加强劲的全球竞争力

学校为每位本科学生在校期间提供一次海外高水平大学的交流学习机会,并在经费资助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海外交流包括联合培养、交换生、暑期学校、科研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实践实习、创新创业、竞赛、国际会议、主题交流、文体交流、访问考察等项目,全力提升学生国际视野和全球格局。

学校专门设立国际校区,创新采用“一对多”合作办学模式,与多个国际一流合作伙伴共建若干联合学院,目前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已正式对外招生,学生可同时获得双学位。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设有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等强劲的工科专业;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设有生物医学和生物信息学等优势的医学类专业。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2016级首届毕业生深造成绩亮眼:96.4%学生获得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博士录取比例为55%,硕士录取比例为45%。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2016级首届毕业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100%学生获得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最终选择深造比例94.1%,海外名校录取率76.5%。

05个性发展,更加灵活的跨专业辅修计划

学校充分发挥综合优势、学科优势、人才优势,构建新形势下学生多样成长、多元学习的生态环境,不断推出覆盖全校大部分专业的微辅修、辅修、辅修学位等跨界学习项目,促进学科交叉培养和跨界知识融合,使毕业生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拥有宽广的发展潜力。2020级共有90专业开放微辅修、辅修、辅修学位,录取近1200名学生。

06

全面融通,更加协同的四课堂培养

加强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第四课堂协同培养。以课堂教学改革、名师上课等增进学生与老师在第一课堂(主阵地)的互动交流,掌握系统的知识与技能;以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校园文体活动等第二课堂形式联合不同专业的学生,增强创新与团队合作精神;以“一带一路”中国大学生公益联盟、双百双进等品牌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类创新创业活动等第三课堂形式联接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在实践创新中成长;第四课堂则是着力推动学生海外学习交流,提升全球化认识与思维能力。

亮点四:全方位资助奖励体系

+全过程服务发展体系

浙江大学为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德才兼备,设立了完善的学生评价与奖学金评定体系。学校从思想政治素质、学业成绩、能力素养和体质健康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基于学生评价结果进行荣誉称号和奖学金评定。学校设立了学生求是荣誉奖章、十佳大学生、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和“标兵”系列荣誉称号等校级本科生荣誉称号。在奖学金方面,设有竺可桢奖学金、浙江大学奖学金等校设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浙江省政府奖学金等政府奖学金,以及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出资设立的40多项校级外设奖学金。

浙江大学承诺“绝不让一名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学校开通“绿色通道”,让暂时交不起学费的新生直接办理入学报到手续;对于资助对象,学校在核实相关情况后,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专项助学金、各类补助及勤工助学等多种措施给予资助,帮助同学们顺利完成学业;学校还设立了“浙江大学爱心基金学生专项基金”,用于帮助在校期间罹患重病的学生渡过难关;本科资助对象人均年度获得无偿资助额度超过1.2万元。在做好保障型资助的同时,学校积极实施发展型资助,通过鼓励同学们参与“资助对象教育实践项目(NSEP)”“励志·成长计划(SEGP)”“开源课堂”等活动,提升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质。同时,为不断提升浙大学子的全球竞争力,学校积极支持同学们参与境外交流,通过资助对象境外研修计划(“鸿鹄计划”)全额支持优秀学生赴新加坡、香港等地进行学习交流。此外,学校还设立留学贷学金,资助同学们赴世界各地名校学习深造。

亮点五:广阔的毕业生发展前景

浙江大学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领导者为目标。近几年,约60%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在海内外继续深造,升学率和升学质量均稳定在较高水平,在境内“双一流”高校(A类)和中国科学院(包括中国科学院大学)升学的人数占境内升学总人数的94%以上,其中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是本科毕业生境内深造的主要去向;出国(境)深造的毕业生中,赴世界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前50位境外高校深造的人数占境外深造总人数的60%以上。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耶鲁大学等均是重要的深造高校。

本科毕业生就业流向包括重要国企央企、世界500强企业、全球顶尖的管理咨询公司和金融机构、各级政府机关、各类教育教学机构以及科研院所等。越来越多的地方市、县(区)将浙江大学毕业生纳入人才引进和后备干部培养的选聘高校,也有越来越多的重要集团公司和地方政府与学校签订了人才战略合作协议,将浙江大学毕业生作为其重要人才来源基地。浙江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连年稳步提升,学校在全球大学就业竞争力排行榜上的位次不断前移,在2020年QS世界大学毕业生就业力排名中,浙江大学位列全球第35位。一直以来,浙大校友群星璀璨,各行各业的杰出人士中都有众多浙大校友的身影。

亮点六: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高品质的后勤保障体系

浙江大学的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生机勃勃。我们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高雅艺术鉴赏、时代风尚引领等多维度打造层次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平台,突出群众性、育人性、文化性、多样性,并将浙大人共同价值观和浙大精神融入其中,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年终岁末的浙江大学学生节,是每一名浙大人的节日盛典,我们开展了新年狂欢夜、欢乐迎新餐、欢乐大巡游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

浙江大学现有学生社团217家,包括了广受学生喜爱的红十字会、机器人协会、街舞社、动漫社、足球协会、黑白剧社、灵韵音乐剧社等等。同学们可以在“百团大战”、社团文化节、高雅艺术进校园、主持人大赛、十佳歌手大赛、“求是杯”辩论赛等校内品牌文体活动中施展才华、挥洒青春,也可以在 “互联网+”“挑战杯”“全球重大挑战峰会”等国内外顶尖创新创业赛事上奋力拼搏、摘得荣誉。

浙江大学拥有20余个风格多样的食堂与餐厅,由学校后勤集团负责运营。中餐西点、米饭面食、风味小吃、咖啡茶饮等一应俱全,可充分满足全国各地不同口味学生的饮食需要。

浙江大学学生公寓均位于校园内,学生公寓不仅配有完备的日常生活设施,还配置有24小时的开水器、自助洗衣机、饮料机等丰富的便利服务设施。最有特色的是全国首创的厨艺分享吧--毕至居和多功能自助服务体验室。在毕至居,你可以尽情展现自己的厨艺,也可以和同学聚会休闲,开展主题沙龙活动;在多功能自助服务室,你可以读书自习、小坐休憩、洗衣熨烫、打印资料等。出了学生公寓,你可以看到理发店、打印店、超市、奶茶店、水果店、文具店、洗衣店、邮政、菜鸟驿站等各类生活服务场所,全方位保障和满足你的日常生活需求。浙大的宿舍文化活动也是多姿多彩,每年都有寝室吉尼斯、跳蚤市场、爱心物物交换、游园会等活动,更有包粽子包饺子等民俗活动,让你的大学生活有趣、有品、有料。

毕至居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其它知识推荐

溜溜百科知识网——分享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各类知识。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589@163.com
icp备案号 闽ICP备14012035号-2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Copyright 2023 www.6za.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