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在初唐诗坛上,“初唐四杰”是一个无法绕过的话题。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皆是少年成名,英姿勃发。
年少得志,便不免轻狂傲慢些,而杨炯则更是恃才傲物。
他曾经讽刺当时的朝臣为“麒麟楦”,说:那些玩杂耍的艺人,会把画着麒麟样子的布蒙在驴子的身上,然后翩翩起舞。
可是呀,等到结束的时候,他们把布拿下来,驴子就是驴子,它变不成麒麟。
这已经是很赤裸裸的讽刺了,也因为他出言无忌,得罪了许多人。
在文学上,他也是同样的锋芒毕露,丝毫不屑于掩饰。
当时“四杰”的排名上,大家都以为王勃第一,而杨炯居第二。
杨炯就很不服气了,他说:“我呀,惭愧立于卢照邻之前,而耻居于王勃之后。”
初唐诗坛,受到齐梁诗风的影响,尽是刻意雕琢、绮错婉媚的宫体诗,而缺乏风骨,更无一丝男儿气。
便在这时,杨炯以一首气势昂扬的《从军行》,从亭台楼阁、丝竹管弦中走出,直奔边塞大漠,令人血脉偾张。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首诗借用了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了一个士子从埋首翰墨到决心从军边塞、马革裹尸的全过程。
首联写边城军事告急,烽烟战火燃遍,诗人的心中突然生出一股不平之气:
大好男儿,在国家兴亡之际,又岂能困守在小小一间斗室,将年华消磨在雕章琢句之间。
他于是决定从军边塞,为国尽忠。
颔联描写诗人随着军队辞京出师,眼看着皇城越来越远,身着铁甲的将士们骑在战马上,战意昂扬,一路直捣敌军据点。
颈联本是书写战斗场景,诗人却刻意不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加以衬托。
前一句从视觉出发,大雪纷纷扬扬地落下,遮天蔽日,使得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
后一句则从听觉出发,北风呼啸,夹杂着激昂的进军鼓声,让人的胸怀不由得震动。
前后两句诗,声色交融,将那种悲壮激烈的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更能让人感受到将士们冒着风雪与敌人作殊死搏斗的勇敢与无畏。
尾联可算是诗人的点题之笔,亦是诗歌的主旨。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诗人说,他宁愿去横刀立马,驰骋沙场,亲自保卫国土,也不愿意作一个软弱书生,蜗居在小小的书斋中。
这种男儿的血性,这种壮士的豪迈,这种纵然马革裹尸,亦一往无前的气势,都是沉醉在莺莺燕燕、酒樽花前的宫体诗人们所没有的,亦是初唐诗风所匮乏的。
也唯有这样的诗歌,才能真正带领唐诗走出软玉温香的牢笼,走入恢宏大度的盛唐气象,还唐诗一个男儿身。
你还知道杨炯的哪首诗呢?
亦或是初唐间还有哪一首诗最打动你呢?
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发表自己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