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帮助中心|联系我们

导航
首页 综合百科 生活常识 数码科技 明星名人 传统文化 互联网 健康 影视 美食 教育 旅游 汽车 职场 时尚 运动 游戏 家电 地理 房产 金融 节日 服饰 乐器 歌曲 动物 植物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科普下物理知识汇总 初二的物理难点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年1月1日责任编辑:吴小强标签:科普

关于到现在物理知识汇总 初二的物理难点有哪些这个话题,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是非常有兴趣了解的吧,因为这个话题也是近期非常火热的,那么既然现在大家都想要知道物理知识汇总 初二的物理难点有哪些,小编也是到网上收集了一些与物理知识汇总 初二的物理难点有哪些相关的信息,那么下面分享给大家一起了解下吧。

物理知识汇总 初二的物理难点有哪些

初二物理知识模块

初中物理主要学习的内容可以分成五个部分,分别是声学、光学、热学、电学、力学。而初二物理涉及到的主要是声学,光学,电学,其中电学内容较为繁琐,有一定难度,其内容包括欧姆定律(电压),电功率(电能,电和热),电与磁(磁场,电生磁,磁生电,电动机,电磁继电器),信息的传递(电话,电磁波)。

难点汇总

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回声:

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0.1s 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 17m。在屋子里谈话时,声音的传播速度是固体>液体>气体声音。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 0.1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 t ,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v ,则发声点距物体 S=vt/2。

4、音调: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响度: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音色: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声音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噪声减弱的途径:

9.

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物态变化

1、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2、固体熔点和凝固点:

(1)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3)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3、汽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4、蒸发现象:

(1)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沸腾现象:

5、

(1)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收热量。

6、升华和凝华现象: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光现象

1、光的传播: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已发生了弯折。

2、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3、光线:

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4、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

5、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6、小孔成像特点:

(1)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2)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3)当物体与小孔的距离不变时,光屏离小孔越远,像越大,(光屏离小孔越近,像越小);

当光屏与小孔的距离不变时,物体离小孔越远,像越小,(物体离小孔越近,像越大)。

7、探究平面镜成像: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在桌上竖立一块玻璃当做平面镜,平面镜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平面镜后面放一支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移动蜡烛,直到从前面看上去也像点燃的一样,这就是烛焰的像。通过观察可知,像与烛焰的大小相等;像与烛焰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实物到镜面的距离。

8、平面镜成像规律:

(1)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经光的反射形成的正立的虚像。

9、光的折射规律:

(1)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

(4)光从速度较快的介质斜射入速度较慢的介质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5)光从速度较慢的介质斜射入速度较快的介质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特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冰、玻璃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冰、玻璃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电路与电流

1、电路的组成:

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各部分元件的作用:

(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

(2)用电器:工作的设备。

(3)开关:控制用电器或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

(4)导线:连接作用,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

3、电路的状态:通路、开路、短路

(1)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

(2)开路:断开的电路。

(3)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

4、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5、电工材料: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

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原因:缺少自由移动的电荷。

6、电流的形成:

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形成电流的电荷有正电荷、负电荷。酸碱盐的水溶液中是正负离子,金属导体中是自由电子。

其它知识推荐

溜溜百科知识网——分享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各类知识。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589@163.com
icp备案号 闽ICP备14012035号-2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Copyright 2023 www.6za.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