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帮助中心|联系我们

导航
首页 综合百科 生活常识 数码科技 明星名人 传统文化 互联网 健康 影视 美食 教育 旅游 汽车 职场 时尚 运动 游戏 家电 地理 房产 金融 节日 服饰 乐器 歌曲 动物 植物
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挂艾草与菖蒲(端午节为何要挂菖蒲、艾蒿)

发布时间:2023年1月7日责任编辑:吴小强标签:端午节艾草

挂艾草与菖蒲(端午节为何要挂菖蒲、艾蒿)


每年阴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很多人家在大门上都要挂些菖蒲、艾蒿。这种习俗是怎么来的呢?

传说在唐朝僖宗年间,黄巢起义,杀富济贫。官府派兵镇压或造谣惑众。这年,黄巢起义军打到了河南,兵临邓州城下,受欺骗的百姓出城逃难。黄巢见一个妇女带了两个孩子,拉着小的,抱着大的,感到奇怪,上前询问,方知大孩的父母双亡,小的是亲身儿。黄巢感动地说:“大嫂,不要怕,黄巢专和官家作对。你爱邻居的孩子,黄巢爱天下的百姓。只有爱,不会杀呀!”黄巢见路旁长满艾蒿、菖蒲,就顺手拔了两棵给她,说:“对,有艾(谐音“爱”)不杀!大嫂,你快回城去,暗暗传话,让穷人门上都挂上菖蒲、艾蒿,有了这个记号,就不会被伤害。”这位妇女便回到城里,当天晚上,就转告穷人家都挂上菖蒲、艾草。第二天恰好是五月端阳,起义军攻进邓州城,杀了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开仓分粮,百姓欢呼。挂菖蒲、艾草从此便成了习俗。也有人说这事发生在明末,说“有艾不杀”的是张献忠。

其实,端阳节老百姓在大门上挂菖蒲、艾蒿的习俗,早在先秦时就有了。屈原《楚辞》中就有“浴兰汤兮沐芳华”的诗句,这说明端午节的一些习俗,早在屈原之前就已经在民间流行了。而且古谚就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说法。

民间把挂菖蒲、艾蒿作为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可能是五月正当初夏,雨多潮湿,细菌繁殖快,借助菖蒲、艾蒿的药味,可驱赶蚊虫,净化空气的缘故。《荆楚岁时记》中就有“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的记载。故有人考证,在屈原以前,五月五日是个恶性的节日,或者叫巫节。菖蒲、艾蒿都是多年生的草本药用植物,菖蒲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具有提神通窍、杀菌的功用;艾蒿入药,性温、味苦,祛寒温,止下痢,干的艾蒿绳点燃可驱蚊蝇,艾绒是针灸不可缺少的药材。由此,端午节人们在大门上挂菖蒲、艾蒿相沿成习,也就很自然的了。


其它知识推荐

溜溜百科知识网——分享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各类知识。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589@163.com
icp备案号 闽ICP备14012035号-2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Copyright 2023 www.6za.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