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声潺潺,瓜果飘香,鸟语虫鸣,这是位于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瑞丰生态体验式农场的田园光景。而农场的经营者,正是深圳大学(以下简称“深大”)计算机与软件学院2009届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苏勇钉。为返乡创业积攒资本与经验,毕业后的他选择留在深圳,并成立了一家软件开发公司。6年后,怀着满腔热血的苏勇钉告别大城市,一头扎进家乡建设中,从“IT人才”变成“青年农民”。
他将互联网思维引入农业,并牵头成立了全省首家土地入股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平县瑞丰种养专业合作社,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当地农业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六年来,合作社吸纳了153户农户加入,盘活了1000多亩荒地和林地用于农业综合开发建设。自2017年以来,苏勇钉先后荣获共青团中央、农业农村部授予第十一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广东省农业厅授予的“广东百佳新型职业农民”等荣誉和称号。
???苏勇钉正在查看猕猴桃果树长势。
关注农村发展毅然返乡创业
作为深大毕业生,“创新创业”基因牢牢扎在苏勇钉的骨子里。毕业后他留在深圳成立了一家软件开发公司,成了一名“IT总裁”。然而故乡的那个乡村,总是令苏勇钉惦念不已。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农强农惠农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快速发展、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大有可为的农村天地,再加上对家乡的热爱情怀,苏勇钉决定放弃在深圳经营6年的软件开发公司,毅然返乡创业。
回忆起返乡的心路历程,苏勇钉表示自己一直关注农村发展:“在2014年,我偶然在网上看到一篇分析我国农村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的文章,这让我看到了广阔农村的巨大发展潜力,增强了为家乡注入新活力的信心。”从小在上陵镇丰溪村长大的苏勇钉,曾是一名留守儿童,他对村里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更深深理解留守儿童与父母分隔两地的不易,他希望能通过返乡创业,带领更多的年轻人留乡发展,让村里少一些留守儿童,让村民们的生活更美好。
让乡村的宝物“走出去”,互联网是最佳工具。IT行业出身的他将互联网思维引入农业,牵头成立了全省首家土地入股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平县瑞丰种养专业合作社。
“返乡之初自己就确定要打造一个体验式农场,激活乡村的经济。”苏勇钉说,有了这一思路,合作社一直在调整中发展,在探索中逐渐找准了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合作社从以往单一的百香果种植转变为目前以猕猴桃为主,鹰嘴蜜桃、蜜柚和杨梅为辅的多品种水果种植;从单一的水果种植业到现在依托竹林的生态优势,打造林下经济产业基地;从单一的种植养殖到目前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综合化经营;实现了从单一的土地租赁到结合土地入股、土地租赁和助农产业资金入股等多种形式的联农带农的合作机制;组建了和平猕猴桃产业联盟,从合作社的单打独斗式发展到商业联盟抱团式发展。
??????发展产业帮助贫困户顺利脱贫
发展产业扶贫,助民脱贫致富是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苏勇钉也将此作为创业的目标不懈努力。2017年,上陵镇中洞村原有2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但土地集约化程度低、农业产业化基础薄弱。为了合理有效使用扶贫资金,促进贫困人口增收,实现稳定脱贫,当地政府征求村民的同意,决定将中洞村产业扶贫资金57.6万元入股到合作社,用于农业生产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绿色高效水果种植示范基地,扶贫资金形成资产股权占比17%。
这给了合作社极大机遇,也是合作社深入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的重要实践。“我们合作社通过聘请贫困户到生产基地务工的产业扶贫模式,用资产股权收益、进园务工等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苏勇钉介绍,2020年,合作社带动增加贫困人口全年总收入17.28万元,人均增收2400元,帮助中洞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3户72人顺利脱贫。
56岁的村民苏光明表示,自己之前一直在外地务工,合作社的成立是他回乡工作的契机。“现在我每天在村里上班,离家10分钟就到了,不仅方便,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小孩。”
说到家乡的变化,苏勇钉说:“我希望自己能继续贯彻、落实好党和国家赋予的新任务,做一个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争取把合作社做好做强。”
???瑞丰生态农场
建设家乡要做好长期的工作准备
六年多来,苏勇钉一路克难攻坚,带领其所在合作社不断发展。他所在的瑞丰合作社也先后荣获“广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广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河源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等称号。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向往乡村生活,选择回农村发展,这让苏勇钉感到欣慰。“坚持建设家乡的初心,做好长期的工作准备。”他对有志于助农的学弟学妹们送出寄语,“不要因为一时兴起而参与助农工作。决定好之后,要注意参与方式方法的多样性,比如技术上的支持、营销推广上的帮助。深入农村基层第一线的过程中,要注意多跟农民交流,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