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帮助中心|联系我们

导航
首页 综合百科 生活常识 数码科技 明星名人 传统文化 互联网 健康 影视 美食 教育 旅游 汽车 职场 时尚 运动 游戏 家电 地理 房产 金融 节日 服饰 乐器 歌曲 动物 植物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常识

腾讯年终奖(腾讯2021年年终奖)

发布时间:2023年1月5日责任编辑:张小云标签:暂无标签

腾讯年终奖(腾讯2021年年终奖)原创MBA智库2021-02-19 11:02:07

    ?

    文/姜榆木 编辑/MBA智库琉琉

    ?


    又在热搜榜上看到别人公司的年终奖。


    2月8日,腾讯的年终“阳光普照奖”,成为每个职场人热议的话题。


    奖励以股票的形式给到员工,每人100股。按照腾讯当日每股735港币的股价,相当于61218元人民币。


    腾讯回应称,这笔钱主要用来奖励岗位表现优秀的员工,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但实际上“阳光普照奖”覆盖面极广,有些员工才入职3个多月,也收到了这笔奖励。


    虽然股票要在一年后才能变现,但以腾讯目前的营收情况,员工手里的股票只会继续增值。何况,股票分红还不包括在正式年终奖里。


    虽说腾讯也曾因工作强度而饱受争议,但这并不妨碍员工们纷纷为公司打call。


    “这一刻我感觉我一定要给腾讯卖命!”


    可见,人们厌弃的并不是加班或996,而是这一切背后的只论付出,不谈回报。


    当年俞敏洪看完《腾讯传》后,说过这么一句话:


    “一个企业的发展常常并不是高层战略设计的结果,而是正确的企业文化带来的结果。”


    在腾讯这种讲付出,更讲回报的企业文化里,员工自然会把企业的效益视为己任。


    财散人聚,人聚财来,有格局的企业,从来不会让员工为钱难堪。


    01

    会赚钱的公司,

    都很会发钱


    曾在文章里看到一个高管说的话:


    “员工工资越高,我越开心,因为工资高代表能创造高效益,公司就能发展!”


    对公司而言,效益不是省出来的,而是创造出来的。


    愿意给员工发钱的公司,不仅懂得付出,更懂得如何把蛋糕做大。


    因为年终奖登上热搜的公司还有快手。


    和腾讯一样,快手给所有正式员工配送了100股公司股票。


    100股快手股票对应的市值约合人民币25218元,看似没有腾讯慷慨,但快手于2月5日才上市,且上市当日就暴涨超160%。


    因此员工手里的股票,未来的增值空间相当可观。


    除去股票分红,快手员工的基础年终奖也让人羡慕。


    知乎上有快手的员工透露,年终绩效为A的员工,能够拿到8个月工资作为年终奖。而全年表现突出的员工,最高更是能拿到28个月的工资。


    快手的年终奖不仅发得多,而且发得一视同仁。


    有网友去年5月份离职快手,今年2月份还收到2.5个月的年终奖,到手金额比现在公司给的还要多一倍,让他直呼后悔离开快手。


    华为总裁任正非说:“只要钱给到位,不是人才,也变成人才。”


    企业想让员工创造更多的价值,靠的不是空洞的理想,而是先赋予他们价值。


    尤其是年终奖,体现了企业共享发展红利的意愿,让员工感到一年辛苦没有白费,从而以更饱满的姿态迎接来年的工作。


    而且,询问彼此的年终奖,一直是过年回家的保留项目。员工的体面,不论走到哪里,都会成为公司最大的门面。


    职场管理学中有一个“奥新顿法则”,意思是公司关心好员工,员工会将这种关心辐射到顾客身上。


    因此,懂得照顾员工的企业,最终会被市场加倍照顾。


    02

    对年终奖的态度,

    决定公司的高度


    “公司刚起步,等以后发展好了,肯定不会亏待你们。”


    这大概是许多职场人听过的话。


    但其实,成功的企业不是因为成功了才舍得善待员工,而是因为善待员工才成功。


    对员工锱铢必较,认为省一点就算赚到的企业,从一开始就输了。


    表弟小陈在2019年毕业后,入职了一家设计公司。去年年初撞上疫情,老板把他们的工资打了八折。


    老板向他们保证,工资会在下半年回溯。


    到了下半年,业务量开始激增。小陈的团队为了几个大项目,经常加班到深夜,有时直接睡在公司。


    而老板对于工资回溯的承诺,却是迟迟没有兑现。直到有员工问起,他才表示,他打算把回溯工资算在年终奖里一起发。


    他还笑着说:“大家最近做项目的辛苦,我都看在眼里。过年这笔年终奖,加上回溯的工资,最后发到手里的数额绝对不会让大家失望。”


    小陈原本打算辞职,听了这话,只好告诉自己等年后再做打算。


    临近春节,大家每天要看好几遍银行余额,而老板承诺的年终奖迟迟不到账。


    终于在腊月二十八那天,老板才给每个人发了5000块。


    他解释说,为了避税,年终奖会分批次每个月打给他们。


    小陈又惊又怒,这哪里是为了避税,分明是想把他们拴在公司!等到年终奖分批次发完,早就错过了来年三、四月份的黄金求职期。


    一气之下,他直接提交离职申请,剩下的年终奖索性不要。


    有他起头,其他人也纷纷效仿,前一年搞大项目的团队顿时七零八落。


    尼采曾说:“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活,他就能够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有时,员工并不是单纯无法忍受年终奖太少,而是不能接受企业对于年终奖的态度。


    荣耀总裁赵明当年从上海交大毕业,手握西门子、摩托罗拉等名企的offer,为何最终选择了刚刚起步的华为?


    原因就在于任正非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以及“就算兜里只有一百,也舍得分你五十”的胸怀。而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当一个公司对年终奖精打细算时,暴露的往往不是财力上的捉襟见肘,而是格局上的目光短浅。


    因为没有清晰的发展规划,看不见未来的效益,所以总会担心发给员工的钱打了水漂。


    可即便以各种算计的手段捆绑员工,最终也免不了人心离散。


    公司要创造市场,除了资本的力量,更要依靠人才的力量。


    外部竞争不断激化,留不住人才的企业,结局可想而知。


    03

    看清一家公司,

    就看它如何发年终奖


    作为普通职场人,我们很难改变一家公司,却有权选择一家公司。


    企业值不值得追随,看他如何发年终奖就够了。


    1.年终奖方案的下放时间


    行为学家维克托?弗鲁姆在《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到,激励力等于期望值和效用值的乘积。


    也就是说,员工积极性被调动的程度,取决于公司提供的激励和价值。


    因此,成熟的企业会在年初公示年终奖方案,让员工有的放矢。


    而有些公司对年终奖的方案则草率为之,有时甚至全凭领导团队一时念想。


    项目进展顺利,就夸下海口年终奖的数额,项目遇到挫折,就推翻已有的奖励方案。


    朝令夕改的激励制度下,员工溺于失望与紧绷交替的情绪中,积极性的调动自然无从谈起。


    2.年终奖发放目的


    有人会问,腾讯发放的股票要持有1年才能变现,这难道不是变现留人吗?


    如果是,那么和我表弟小陈前公司的做法有何不同?


    这其实是一个误解。


    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影响员工积极性的因素有两种,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其中保健因素包括最基本的物质保障,只有保健因素得以保证,激励因素才能发挥作用。


    腾讯的股票分红是在确保年终奖的前提下发放的,而小陈的公司却把本应属于他的年终奖分批发放。


    两家企业的年终奖励背后,是激励,还是算计,一目了然。


    公司和员工,没有谁活得容易,只知算计的公司,注定不宜久留。


    3.年终奖的考核内容


    年终奖的发放方案本质上是企业发展规划的映射。优秀的公司对未来有着清醒的思考,并会在年终奖的发放方式上加以体现。


    他们除了考虑短期效益的激励,还会将未来发展纳为考量因素,例如客户开发、员工成长、研发能力培养等。


    而没有明确发展方向的公司,对年终奖也蹑手蹑脚,不会将绩效考核的细节展开,员工的付出也很难得到全面的评价。


    职场人通过年终的绩效面谈,询问有关年终奖的考核内容,就能很清楚地了解公司是清醒,还是迷茫。


    对于年终奖拎不清的企业,及时止损,才是最好的选择。


    写在最后


    美国通用电气前任CEO杰克·韦尔奇,曾被视作最受尊敬的CEO。


    他在任职期间,让通用电气的市场估值从130亿美元激增到5000亿美元。


    面对如此巨大的成功,曾有人向他讨教,“在激励员工方面,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哪个更重要?”


    韦尔奇回答说:“没有哪个更重要,金钱和精神鼓励必须双管齐下。我遇到过只给员工发奖章的老板,这大错特错!”


    没有金钱打底,所谓企业情怀也无所附丽。


    员工和企业在一条船上,奔赴相同的目标。懂得让员工过一个好年,企业才能收获更多同舟共济的力量,去应对新一年的挑战。

    参考资料:

    1.《真正的高手,都很擅长给员工发年终奖》,来源:混沌大学

    2.《福布斯中国青年精英榜,最小年龄17岁:哪些错误观念阻碍持续增值?》,来源:猎聘,作者大胡桶子

    3.《腾讯传》,作者:吴晓波

    -THE END-

    ●本文为MBA智库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我们。作者:姜榆木,MBA智库专栏作者。慢节奏的职场写作人,顶着榆木脑袋,寻找生活的浪漫。MBA智库——管理者专业学习成长平台,兼具热点与干货,顶尖管理知识、进阶职场指南。APP、头条号、微博@MBA智库。



其它知识推荐

溜溜百科知识网——分享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各类知识。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589@163.com
icp备案号 闽ICP备14012035号-2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Copyright 2023 www.6za.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