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几年,做过研发,也负责或深度参与过多个产品项目,包括智能门锁、U盘、硬盘、电子墨水屏等相关产品。
作为野路子PM一枚,虽然打通了从产品定义到生产的整个链路,但是对需求的把握度欠缺,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知识体系,这便是本篇文章的由来。
关于什么是需求,可以自行搜索,本篇文章不再详述,直接抛结论:
用户需求、产品需求和商业需求这三者的关系为:产品需求 = 用户需求与商业需求的平衡。
???以拼多多为例,相比于京东淘宝,这款电商APP是没有购物车的,现从用户需求和商业需求两方面分析:
???拼多多的使用分为两种场景:拼团、单独购买
拼团场景下直接下单即可,拼多多社交拼团模式将渠道成本降到最低,同时针对”五环外”用户,操作简单,单独购买时也可以轻松下单。
关于拼多多如何降低产品成本可以参考文章:拼多多商业模式分析
用户需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需求的本质是不会变的,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满足需求的方式在不断变化和革新。
需求三部曲如下图所示,后续内容将围绕需求收集、需求挖掘和需求分析展开。
???需求收集
对于产品设计来说,可以通过外部渠道和内部渠道两个方向获取需求,该阶段的重点在于发散,获得尽可能多的需求信息,做好需求记录。
???需求挖掘
行业研究:
趋势研究有助于发现新机会,找到具备增长势能的行业空间。
产品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竞品的有效分析,快速了解行业现状。
用户研究:
获取足量的、尽可能缩小样本偏差的、符合你的产品受众的群体的、真实的用户反馈。
常用方法:
???需求场景分析(借用梁宁对场景的定义):
“场”是时间和空间,用户可以在一个空间里停留和消费;
“景”是情景和互动。
在这个时间空间里,要有情景和互动让用户的情绪触发,并裹挟用户的意见,这就是场景。
吃午饭有哪些场景?
你自己带便当,一边看网剧一边吃,这是一个场景;
几个同事一起叫便当,在会议室里边吃边聊,这是一个场景;
几个同事一起出去吃,然后AA制结账,这是一个场景;
中午请客户吃饭,这是一个场景;中午情侣约会也是一个场景。
在万物互联的未来,到处都是屏幕,到处都是网络连接的入口。
但入口不是场景,只有能触发用户情绪的场景才是真正的流量入口。
同理心: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三层需求模型:内心、外部认同、功能
???痛点、痒点、爽点模型。
如何挖掘:
目标用户+场景:
???每个成功的产品,都会有明确的 “目标用户”,这样,才能找到产品能为其效劳的 “用户目标”。
如何找到目标用户呢?(市场、用户研究)
在传统消费品行业,通常第一步工作是做市场细分,怎么细分呢?
一般有定量、定性两种方式。
定量,就是基于大样本
预算多的,会自己做几千上万样本的定量调研;预算少一点的,直接购买联合调研报告;与时俱进的会考虑基于大数据的细分。
定性,一般会做几十个样本的深度访谈,由定性研究人员根据对消费者的洞察进行分类。
企业基于细分人群特征和需求,结合竞争定位、企业战略等,进行目标用户的选择。
但是,即使用了以上这些科学的方法,有时候企业还是没能定义出成功的产品,原因是什么呢?
《创新者的任务》这本书里谈到重点不是找到 “目标用户”,而是找到 “用户目标”,即用户在特定场景中想要达成的进步。
当然,这个“用户目标” 必须是企业有能力提供有足够吸引力的方案,且能帮助用户克服障碍来选择的。
重点并不是哪种细分方法或哪种细分维度更好,重点是如何深入洞察,找到一种在某一群体用户中具有共性的用户目标。
这种用户目标有可能是功能层面的 – 比如更高效地完成某个任务,也有可能是价值观和态度层面的- 比如展示自己是一个走在时代最前沿的人。
标签+场景:
通过我们对用户的基本认知进行场景化思考,思考有这些特点的用户在这个场景下需要哪些功能。
???需求分析
???首先筛选掉不做的需求,其次对要做的需求进行进一步提炼,最后对提炼的需求进行优先级排序。
需求筛选:
为什么要筛选需求:
用户需求不等于产品需求,用户需求是用户从自身角度出发,自以为的需求。
用户经常提出的需求,从他们角度而言都是正确的,但更多是从自身情况考虑,对于产品的某个功能有自己的期望。
但对产品定位、设计的依据等情况不了解,他们的建议也许并不是该功能的最好实现方式,不能作为产品规划的直接依据。
商业需求就是为了实现商业目的,所必须满足的需求,包括产品定位、目标用户、盈利模式等商业目标出发产生的需求。
产品需求是提炼分析用户真实需求,并符合产品定位的解决方案。
筛选原则:
???如何筛选:
???需求透视:
产品需求和用户需求之间存在鸿沟:
???需求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