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帮助中心|联系我们

导航
首页 综合百科 生活常识 数码科技 明星名人 传统文化 互联网 健康 影视 美食 教育 旅游 汽车 职场 时尚 运动 游戏 家电 地理 房产 金融 节日 服饰 乐器 歌曲 动物 植物
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

导演阐述(电影《乡路悠悠》导演阐述)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25日责任编辑:张小云标签:电影导演

导演阐述(电影《乡路悠悠》导演阐述)

电影是导演的艺术,更是大家的艺术!是摄制组全体人员共同努力创作完成的,是大家同心同德用心血汗水浇铸出的智慧之花,大家只是分工不同而已。做好各自的本职工作,为了我们共同的目标——电影《乡路悠悠》早日与世人见面而努力。

一、关于片名和主题的阐释:

通向外面世界的悠悠乡路,连接着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与离乡背井外出打拼的亲人之间的挂念和期盼,见证着中国农民脱贫致富、不甘落后的坚强品格和勤劳本性,印记着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由碰撞交流到相互融合的曲折历程!

悠悠乡路,走出了一条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坚强、孤独、思念、理解的温情心路,也走出了有志青年离家寻梦、追求富足的勤劳又辛酸的无奈人生路。

乡路,更寄托着乡村振兴的希望之路:

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人才为骨、生态为肌、文化为体。

吸引在外青壮年返乡创业、吸引在外成功人士回哺家乡,是人才回流的关键;告老还乡的优良传统与当今“新乡贤文化”的倡导践行,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稳固乡村文化阵地的关键。

两股力量犹如乡村振兴之路上的两条腿,同时迈进,才会更稳更快的带动美丽乡村的建设步伐,在历史大道上留下美丽的脚印!

二、镜语核心元素的阐释:

路,构成了本片主要的镜语元素,承载着叙事、造景、情境营造、情绪烘托的重任。本片几乎所有的场景和镜头里,都以不同时间地点的道路作为主要的取景构图元素,在道路上发生的人和事推进电影情节发展,由道路及周边环境生成的情和景烘托电影情绪、引发观众情感共鸣。

离亲别友外出打工的路上,一步三回头、故土渐渐消失在蒙眬的泪眼中。

村里空荡荡的路上,与上世纪八零、九零年代满大街孩子们疯跑嬉戏形成鲜明对比;

田间地头的阡陌小路上,映照着田间劳作老农们的孤单身影;

校园内的小路上,留守孩子对花自语却又自强不息的求知成长之路,让人五味杂陈;

都市挤公交挤地铁的匆匆行走的路上,上演着职场危机、竞争残酷的都市打拼生活,充满艰辛;

雁去雁来、故乡召唤的乡村振兴之路上,乡愁凄美、故土安心,城乡融合、大势所趋。

三、关于基调和定位:

在现实中营造诗意、在牵挂中散发温情!本片总基调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诗意现实主义”。

我们这部电影《乡路悠悠》,不同于近年来的《我不是药神》《找到你》《失孤》等直击社会痛点、直视人间惨痛的揭露无遗,当然也不是隔靴搔痒的“伪现实主义”,而是在揭示中营造诗意美感、引起情感共鸣、引发破局思考、唤起希望之光。

如果说上世纪八十年代陈凯歌的《黄土地》、张艺谋的《红高粱》用苍茫西北风吹响了第五代崛起的号角,那么我希望我们能以本片作为阵地,在总结借鉴前人的经验基础上,以小津安二郞的余韵,杨德昌、侯孝贤、贾樟柯的冷静,阿巴斯的温情,掀开新世纪二十年代“诗意新现实主义”电影的新篇章。

光影基调以柔光、低对比度、夕阳暖色为主,但不可教条死板,灵活根据不同剧情段、不同情绪情境需要而做出调整。

四、关于低机位、儿童视点及摄影风格的阐述:

本片采用大量的低机位、儿童视点的镜头。

这既有剧中儿童角色的主观镜头,也有以低机位拍摄地面道路的客观镜头、以契合“以路为主”的主旨。更有营造天地同框的悠远意境、天地人合一的文化意蕴的镜头,包含主客观相互转化、主客观合一的写意镜头,达到本片“诗意新现实主义”的主基调。

本片对摄影要求最突出的就两点:一是刚刚说过的低机位视线,第二点就是大量的长镜头拍摄,我们不是侯孝贤式的“静观长镜头”,而是舒缓的运动长镜头。这既保持了对生活的冷静观察、又不失诗意的温情,既保留了生活的原生态、又不失艺术化的升华,既避免了固定长镜头的呆板、又契合着当今观影群体的审美特点。

景别方面,城市里的场景多用中近景,农村多用大全、远景。

详尽的镜头设计稍后请摄影指导刘松先生给大家做讲解。

五、关于拍摄景地的初步选定:

鲁西平原,一马平川,一览无余的视野不利于营造诗意和余韵悠长的意境,幸好金堤、金堤河蜿蜒曲折的盘亘在平原之上,高出地平面数米,我们的主场景地也就选定在阳谷境内金斗营乡、寿张镇、十五里元镇、张秋镇、阿城镇这几段金堤与金堤河上,村里的场景在临近大堤的村庄选取,我更倾向于十五里元镇至张秋镇的那一段。

关于赵大爷知青岁月的场景,现初步选定在张秋镇金堤往东的阿城镇陶城铺相邻的古村落——苫山村。部分镜头比如时代背景的交待镜头,可以在石门宋村的毛主席批示养猪的那个地方取景。

具体的拍摄场景地、场景设计布置,请摄影指导刘松先生和美术师稍后给大家详细解答。

六、关于背景的阐述:

时代背景:

当前城市乡村的时代现状、八零九零年代的乡村记忆、知青岁月的乡村回味。

文化背景:

在当前网络信息、万物皆媒的融媒体时代的文化语境中,试探“网生代”孩子们的文化需求与心理特点。信息的迅捷一方面使城乡文化之间变得越来越杂糅,另一方面也让人与人之间变得越来越“明明面对面、心灵却相远”,“留守”二字的意义也在时代变迁中变得更为广博。

七、关于主线和回忆时空的阐述:

本片主线有情节线、情绪线、时空线三条:

以退休返乡的新乡贤赵大爷、支教留校的乡村教师魏仁敏为情节主线,推动影片的故事进展。串联起所有角色,讲好“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与“外出打拼青壮年”这两个群体的故事,呼应“乡村振兴”这一时代主题!

以耄耋高龄的老老韩作为情绪意境的主线,贯穿和延续全片的写意镜头、使情感情绪顺畅。配以镜语元素的道路、低机位儿童视点、回忆时空的“知青情怀”“八零、九零年代情怀”等综合艺术手法,完成“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悠长诗意和余韵。

本片的时空线不复杂,不是“戏中戏”、“板块交错”、“多情节不同时空交叉”等光影魔法的类型,本片就是正常的当今时空的顺叙情节推进,夹杂几个角色的回忆时空。在回忆中品味世事变迁、勾起时代的集体记忆、引发不同群体的岁月情怀。并透露着变化中的轮回、轮回中的发展:

赵大爷的知青岁月回忆,不仅是暗合我国传统文化中“叶落归根”的心理情结,还是当今乡村振兴战略中对“新乡贤文化”、“告老还乡传统”的呼吁;

魏仁敏的八零年代末九零年代初的乡下探亲的回忆,昭示着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乡村变化、城乡文明的碰撞融合。

人社局干部的回忆,在改革开放之初积极组织“人力劳务输出”带动农村致富,到现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返乡创业”、“归雁工程”对在外人才的召唤,在这种“外派到召回”的轮回对比中,诠释出城乡发展的时代变迁和进程。

其他如韩世忠夫妇的回忆、韩大爷的回忆、韩世信夫妇的回忆、韩春燕及韩锦程的回忆,都在回忆的今昔对比中,表达着芸芸众生对过往的反思、悔过、救赎,对当下的积极拼搏、勇敢把握,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文化传承。

八、关于结构和内容的阐述:

情节结构:生活流叙事、诗意化情节,非戏剧冲突特别激烈的故事性影片;

时空结构:整体顺时空展开、中间有倒叙回忆。

内容方面,各位在看完剧本后我想也有了详细的了解,在这儿只做一个简单的梳理,把几个重要的情节点、情绪点说一下,以方便各位的思维尽快的统一到一块儿:

1、以黎明时分老老韩孤独的走在乡路上开篇,在晨曦中拉开乡村老百姓的生活、点燃人间烟火:

起早贪黑卖早餐的夫妇、年幼的孩子还睡在拉餐具的三轮车里;韩世忠夫妇依依不舍的离开家乡、踏上外出打拼的征程;装睡的韩锦程披裹着被子、偷偷地目送父母的背影消失在村路尽头;故意躲出去的韩大爷、在田地里默默地祝福着儿子儿媳外出顺利。

开篇部分我们要做好功夫,以冷静的视点、舒缓的节奏、诗意的影像、温情的意境、朴实的本色表演,营造出淡淡的离愁、温情的牵挂,定好整体基调、打开观众的情感认同点。更为为后续的“归乡”埋下合理的心理情感依据。

2、中间部分,在开篇的情绪基调中顺延发展下去,不违和、不因为个别的精彩而损伤整体的艺术感就好,在此不做过多的阐述。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赵大爷对知青岁月的回忆部分,请各部门务必下足功夫,我们大多数都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我们的场景布置、物件道具、服化、演员,一定要做到艺术的真实!

魏仁敏老师对于八零末九零初年代的回忆,是第一代留守儿童的集体记忆,当年的留守孩子已经长大,现在看着第二代甚至第三代留守孩子,这种情感我们要把握好、表现好,这也是本片的一个情感高潮、情绪高潮,对于非戏剧冲突激烈的诗意电影来说,尤为重要。

有关韩春燕的内容,我们也要特别注意,她是众多留守孩子当中最特殊的一位,别的留守孩子只是精神上的孤独,物质生活条件都还不错,而韩春燕是家境不算太好的,她与魏仁敏老师的对手戏也是这部电影的情节点高潮。

3、结尾部分:韩世忠夫妇在都市怀孕,再加上职场危机的压力,一直想回乡发展的韩世忠,在“乡村振兴”的感召下,在家乡“归雁工程”的帮助下,果断的回到了家乡。都市怀孕,回乡生育,也预示着城乡文明的融合。

最后在乡路上,以县里派专车去迎接返乡的务工者、老幼去路口迎接回来的青壮年收尾。

在老老韩向着夕阳走去的写意镜头中剧终。

走进新村的画面、返乡创业的画面、就近务工的画面做为结尾叠印字幕用。

九、关于演员角色塑造的几点阐述:

影视表演最忌浮夸,这一点对于我们这种反映老百姓生活状态的电影尤为适合,咱们的角色基本上都可以本色表演。各位演员在你们自己平时的生活状态中,进行剧中人物的认同,走进电影规定情境里的角色内心,我和各部门的同仁,会在片场为你们营建最佳的表演氛围与剧中环境。

对于儿童角色,我相信孩子们的表演是最棒的,儿童正处于自然纯朴的年华,他们在现实中的一举一动无不暗合着表演的真谛,我们做好引导即可。

对于各位青年演员,既然加入我们的摄制组,你们的专业素养、对表演的真诚、对这部电影的认同,我也由衷放心。

由于我们没有请老戏骨,对于老年角色,你们的个人生活习惯、脾气习性早已定型,我们要做好深度沟通、各部门也要做好相应的配合,还好老年角色大部分都是大景别。

在后续的磨合过程中,我会和演员组的各位详细沟通。

十、关于化、服、道:

本片对服化组来说任务还是很繁重的,当前时空的还好,回忆时空的人物造型,是考验你们的地方。赵新宇的工作态度让我很感动,第一时间和我进行了细致沟通,对角色的定型参考让人很满意。希望在开机后的实操中,用你们的灵心妙手,为角色形象塑造打下强有力的“第一感”!

道具置景的同志多多费心,特别是在对回忆时空的场景设计中,你们的工作艰巨又光荣,古村落的一些局部环境,我们还要做一些布置和搭建,我们会严格遵照“无损古村落原有环境和物件”的宗旨,接下来我和摄影指导、美术指导将会同你们一起去做好这些。

十一、关于场面调度:

本片人物较多,运动长镜头较多,对场面调度要求很高,前期我已经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设计,除了分镜头脚本,复杂的场景我也画出了调度草图。后面我会和摄影指导再详细沟通,确保拍摄现场顺利,完成我们的艺术初心。

十二、关于后期剪辑、节奏的提要性阐述:

全片总体节奏舒缓,营造诗意温情和悠远意韵。

当今时代中的镜头用无技巧剪接,个别地方用到了分割画面。

回忆时空中的镜头可用一些“叠化、划入划出”等剪辑技巧。

在声画关系处理上,借鉴杨德昌《一一》中的手法,用声画不同步拓展画外空间、加大电影镜头的信息量。

除了转场处的声画不同步处理,几个主要人物在回忆时、思考时,留守孩子们在想象时等等,我们都可以用声画不同步的手法。

请剪辑师栾慧女士及助理尽情展开你们的智慧,充分发挥艺术再创作的功能,尽可能的让“遗憾的艺术”接近完美。

十三、关于声音的阐述:

1、人声:儿童用普通话,回到家可夹杂方言。老年人可用方言,整部影片要求台词少而精、杜绝台词滥用、杜绝“说电影”;

2、音乐:主题音乐在搜集的鲁西歌谣基础上重新作曲,场景音乐可使用契合不同时代的有代表性的流行音乐,背景音乐尽可能的使用画内乐,简单的几个乐句即可。本片的主题歌使用主题音乐的旋律,歌词选用鲁西童谣。现正在征集筛选中,具体的曲子及歌词后续与作曲敲定后择机发布。

3、音响:不需特殊的音响效果,大部分录用自然的现场同期声。

十四、关于市场预期的阐述:

在最后,我想多说一句创作之外的话,对于本片的市场预期,我觉得不管什么类型、什么题材的电影,在当今审美多元化、观众越来越细分的大环境下,只要我们全心创作、做到极致,就一定有市场!我们大可不必为此分心,专心的回到创作中来。特别是制片组的各位同仁们,请全力支持我们各创作部门的摄制工作。不要被大数据分析等玩弄概念的社会信息干扰。我们各创作部门绝对没有不顾市场的搞创作,也都是在商业意识的前提下平衡着艺术与市场的关系。

十五、关于运用“元电影”艺术手法的阐述:

在本片中,为使镜头信息量最大化,更为向经典电影致敬,我决定用“元电影”艺术手法,在只要出现电视机、手机、电脑等新媒体屏幕的镜头里,都可以播放着经典电影或有代表性的视频,现大致说一下几个重要的地方:。

一是在长途大巴上,大巴车播放的电影碟片。

二是在魏仁敏老师的回忆时空中,以村里播放露天电影的形式致敬那个时代和那个时代的电影艺人、电影放映员。

三是在赵大爷回忆知青岁月时,播放的电影。

除了元电影,扩大到当今留守儿童之间用手机观看的“元视频”“元游戏”等网络语境中的“视频信息泛滥”的社会现状。


以上就是我对本片总的艺术把控和创作要求,请摄制组人员充分领会和理解,在这个总要求下发挥你们各自的专业才华,更为详尽具体的摄制要求和艺术手法,请各位主创参见分镜头脚本。

我希望在接下来的摄制工作中,我们各部门之间能碰撞出更多璀璨的艺术火花,真诚愉快的详细探讨和沟通交流。

最后让我们齐心协力、同心同德,把这部影片摄制成一部艺术精品!


其它知识推荐

溜溜百科知识网——分享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各类知识。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589@163.com
icp备案号 闽ICP备14012035号-2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Copyright 2023 www.6za.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