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之年在古代的时候是指70岁。
古人为什么把七十岁称为古稀之年?这就是中国文化当中称谓文化的高深之处。
古人对各年龄段的称呼,都会用雅称来表达,比如:二十岁称弱冠,三十称而立,四十称不惑,五十称天命,六十称花甲或耳顺,七十称古稀,八十、九十称耄耋,百岁称期颐。其含义是:古人二十岁时要行“冠礼”,意为已经长大成人,应该加冠授字了,只是身体相对还比较弱,还没长结实,因而称为“弱冠”。
三十岁就可以独挡一面了,故称而立。
四十岁对发生的一切事情感到茫然无解了,所以称不惑。
五十岁己经感悟了天地间事物存在的合理性,所以称天命。
六十岁称花甲,是因为六十年一轮回,所以才称花甲。称耳顺,是因为六十岁可以应天而行,故称耳顺。
七十岁对世间的很多事情都已经看透,波澜不惊。
八十、九十称耄耋,出自《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
百岁称期颐,意为百岁老人需要有人照顾,颐养天年。
最早把七十岁称古稀的人是唐朝诗人杜甫,他在《曲江二首》诗中写道:“酒债寻常处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这两句诗是杜甫对自己人生的感悟。杜甫一生喜酒,有钱没钱都喝,所以欠了一屁股的酒债。但他却毫不在乎,虽然到处都欠着酒债,那就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自古就很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