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帮助中心|联系我们

导航
首页 综合百科 生活常识 数码科技 明星名人 传统文化 互联网 健康 影视 美食 教育 旅游 汽车 职场 时尚 运动 游戏 家电 地理 房产 金融 节日 服饰 乐器 歌曲 动物 植物
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

莒县博物馆(我的莒州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25日责任编辑:张小云标签:莒县

莒县博物馆(我的莒州博物馆)

莒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春秋时期莒国都城所在,也是山东东南部地区的文化和经济中心。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莒文化,留下了丰富的古代历史文明遗存,文物胜迹更如群星璀璨。

莒州博物馆是国家二级博物馆,位于莒县县城东部新区,该馆占地面积29亩,总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从地下一层到地上三层,分别有历代石刻厅、文心雕龙厅、莒国春秋厅等13个展厅,馆藏文物12000余件,其中国家一、二、三级文物200余件。

莒州博物馆

来到了一楼的莒文化展厅,其中文心雕龙厅,详细介绍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理论家、批评家刘勰及其著作《文心雕龙》,以及其一生的主要经历和重要成就。

二楼主要展示的是整个莒县历史与重要出土文物。有“巨鹿之战”、“勿忘在莒”等重要的历史留痕,还有远古的陶器更让人能“以斑窥豹”,领略莒县远古文明的灿烂与辉煌。

其中,文物遗珍厅的陶制大口尊,是距今约5000年前的礼器,其上面的图像文字,把中华民族文明史上推了1500余年,凭借着辉煌的历史和影响力,莒文化与齐文化、鲁文化并称为山东三大文化,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大口尊

大口尊,器高52厘米,口径30厘米,壁厚3厘米。夹砂灰陶,侈口,口沿外折,深直腹,下部渐收成尖底。火候较高,胎骨坚硬,器体甚重。器身饰浅篮纹,腹上部刻有陶文“”。在莒县陵阳河、大朱家村遗址正东方,分别耸立着寺崮山、屋楼崮两座山峰。每年春分、秋分时节,早晨红日正从山顶冉冉升起,就依稀呈现出“”形景像。这是莒地先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长期观察太阳,从而发现了春秋二分的节气奥妙。“”是东海之滨的莒人为祭祀太阳神,因形见义,反映新鲜事物,后随着汉字的发展,逐渐演化为一个单字。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先生认为,上部的“”像太阳,中间的“”像云气,下部“”像山峰,将其解释为“旦”字。

封口白陶鬶

莒县陵阳河遗址出土的封口白陶鬶,夹砂白陶,圆口,口上有盖封住,盖上有筛眼,口部向上斜伸出鸟喙形流,细颈,鼓腹,三袋足。颈腹间安宽鋬,腹部饰一周附加堆纹。封口上有筛眼,煮水时可透气,又可防止灰尘杂物入内,还能起过滤作用。其设计科学,制作精致,可见古人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

金缕玉衣

据考证,发掘自汉代古墓。其由白、绿玉片相间拼接,玉片平整,成色润泽,边缘齐整,外缘凿有细孔,用金丝串接,四肢及躯干的衔接处由布料缝合,将帝王尸骸包裹而成,足见帝王当时生活的奢华和对“生”的追求。

三楼展厅里充溢着浓浓的人文气息,几百幅莒州名人字画,携古挽今,浅吟低唱,鲜活了博物馆的四壁,氤氲了观者目不暇接的目光。

经过一上午的游览,感觉收获很多,饱览了莒州大地先人们留下的点点滴滴,感受到浓郁的家国气息,脑海中不断的浮现出祖先的良田耕种、酿酒冶铁、莒国会盟、战场厮杀、吟诗诵文等画面,将5000年文化浓缩到一寓,让人尽收眼底,感慨万千。


其它知识推荐

溜溜百科知识网——分享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各类知识。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589@163.com
icp备案号 闽ICP备14012035号-2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Copyright 2023 www.6za.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