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是安徽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始于湖北黄梅,发扬于安徽,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是中国五大传统戏曲剧种之一。
黄梅戏的前身是采茶调、采子、黄梅调等,最早出现是黄梅县多云山区、太白湖畔的樵歌畈腔采茶调,清朝道光年间的时候形成,逐渐流传到长江中下游的湖北、安徽、江西、江苏等一些省份。
黄梅戏发展的早期是清乾隆末期到辛亥革命前后,刚开始的时候是叫做采茶戏,经历了独角戏、三小戏、三打七唱、管弦乐伴奏4个历史阶段。
辛亥革命到1949年将黄梅戏的演出活动逐渐变的职业化,从农村走上了舞台,之后和京剧合班,受到越剧、扬剧、淮剧、评剧的一些影响,形式上有了很多的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梅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还在合肥形成了安徽省黄梅戏剧,出现了严凤英、王少舫等优秀的艺术家。
黄梅戏的唱腔有花腔、彩腔、主调,唱腔纯朴清新,细腻动人,表现力也十分丰富。
而且黄梅戏“老三篇”之一的《女驸马》是一部极富传奇色彩的古装戏,说的是湖北襄阳道台之女冯素贞冒死救夫,经历了种种曲折,终于如愿以偿,成就了美满姻缘的故事。
现如今,《女驸马》早已成为全国各大黄梅戏院团常演不衰的经典名剧,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马兰、韩再芬、吴琼、杨俊等都相继主演过《女驸马》。说起《女驸马》,就不能不提《女驸马》的前身《双救举》,不能不提先后改编该剧的剧作家王兆乾、杨琦和陆洪非。同样,也不能不提岳西人张廷翰及其创建的黄梅戏班社“良友班”。所以说黄梅戏起源于湖北壮大在安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