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帮助中心|联系我们

导航
首页 综合百科 生活常识 数码科技 明星名人 传统文化 互联网 健康 影视 美食 教育 旅游 汽车 职场 时尚 运动 游戏 家电 地理 房产 金融 节日 服饰 乐器 歌曲 动物 植物
当前位置:首页 > 明星名人

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关于勤学好问的小故事)

发布时间:2023年1月3日责任编辑:陈小树标签:故事名人

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关于勤学好问的小故事)

摘自公众号(家风研究院)

《论语·公冶长第五篇》第十五章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大意】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


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比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大意】


卫国大夫孔圉(音yǔ)勤敏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在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因此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有一次,他问孔子说:“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很多,凭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称号?”孔子听了微笑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脑筋聪明又灵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他,他都会大方而谦虚的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并不会不恰当”。


这里只谈到了孔文子勤学好问,其他的也有不光彩的事却只字未提。这也是子贡发问的理由。


据《左传》记载,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冬天,卫国【太叔疾】逃到宋国。


这里的”太叔“是姓,”疾“是名。目前,太叔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太叔姓并不多见,源起皇族姓氏。一是出自姬姓。


当初,太叔疾娶了宋国子朝的女儿,她的妹妹跟随一块嫁过来。


这里又出现一个人物,我们还要在解释一下,就是“子朝”。是春秋时期宋国公子。后为卫大夫,卫灵公甚宠幸之。传说这个人长得极为好看,属于美男子一系列,但生性淫乱,作风很差。


后来,子朝因故逃出宋国。孔文子就让太叔疾休了子朝的女儿,然后把自己的女儿孔姞(jí)嫁给了太叔疾。但太叔疾却派人把他前妻的妹妹引诱出来,安置在\\\'犁\\\'这个地方,还为她修了一所宫殿,就好像他的第二个妻子。孔文子为此事大为恼怒,准备派兵攻打太叔疾。孔子劝说孔文子打消念头。最后孔文子又把女儿强行要了回来。


根据《四书集注》的说法,孔文子想要攻打太叔疾,结果太叔疾逃到了宋国,孔文子就将女儿嫁给了太叔疾的弟弟太叔遗。


太叔疾是谁?是国君卫文公的儿子。作为一个臣子,孔文子攻打国君是以下乱上,还随意地将女儿嫁来嫁去,都是不符合礼的行为,所以子贡对他死后被授予\\\'文\\\'这一谥号大为不解,于是就去问孔子。孔子就告诉他,孔文子这个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教过我们:“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孔文子也是人,是人就有缺点和不足。所以我们只把眼光盯在他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上吧。


古人为求一个字而不耻下问的精神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所以,流传“一字师”的故事。所谓“一字师”,就是改一个字的老师。他给你的诗文改一个字,你就尊他为师,这固然是你的谦虚,但更重要的是他在一个字上见能耐,就这一点而言,他确实有资格当老师。


我国古籍中曾记载不少“一字师”的掌故,下面举几个例子。


唐五代“诗僧”齐已(yi),写过一首题为《早梅》的诗,其中有两句是“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诗人郑谷读后提意见说,“数枝”就不算“早”了,不如改为“一枝”。齐已觉得言之有理,当即拜他为“一字师”。


后来很多人也都认为“数”改为“一”好,但郭沫若先生却认为,齐已写早梅用的是白描手法,不加渲染烘托,是怎么回事就怎么回事,“数枝”没什么不好,因此,“改固可,不改亦未尝不可。”一个推敲语言,一个尊重事实,都能够言之成理,可见角度不同,看法就可能不同。


元代诗人萨天锡有两句诗:“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很多人都赞誉有加,唯有一个不知名的老者含笑摇头。萨天锡求教,老者说:“此联虽好,只是‘闻’、‘听’二字意思重复,‘闻’宜改为‘看’。”并说唐人有“林下老僧来看雨”的名句。萨天锡即俯身叩首拜为“一字师”。“闻”改为“看”,不但为了避复,而且“看”比“闻”更直观,因而更能表现“厌”的情绪,改后成为:“地湿厌看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


妙吧!


宋人肖楚才在溧阳主持事务时,有个叫张乖崖的官员请他吃饭。他看到张的案上放着刚写完的一首诗,其中有“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两句,略作沉吟,就提笔把“恨”改为“幸”。


张乖崖问他,则说:“你现在功高位显,奸人蠢蠢欲动而未曾动,今天下统一,太平无事,你应该感到万幸才对,为何独恨太平无事?有悖情理啊!”


张乖崖茅塞顿开,拜肖为“一字师”。改后为:“独幸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恨”改为“幸”,完全从实际出发。


古人使用语言先要炼“意”,而后再炼“字”;意切,字才可能准。离开外部语境和内部语境,孤立地“炼字”,是下策。 前人“一字师”的故事还有很多。这些故事都从不同角度告诉我们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道理,它给我们的启发已经远远超过某一个字本身的妙处,而从更深的层面激活我们的思维,使我们知道“为求一字稳”并不容易,但若是做到“稳”了,又是一种多么美妙的精神享受啊!


好了,今天我们略微普及一下诗词文字。当然来源于“不耻下问”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其它知识推荐

溜溜百科知识网——分享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各类知识。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589@163.com
icp备案号 闽ICP备14012035号-2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Copyright 2023 www.6za.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