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帮助中心|联系我们

导航
首页 综合百科 生活常识 数码科技 明星名人 传统文化 互联网 健康 影视 美食 教育 旅游 汽车 职场 时尚 运动 游戏 家电 地理 房产 金融 节日 服饰 乐器 歌曲 动物 植物
当前位置:首页 > 明星名人

黑格尔美学(黑格尔哲学和美学)

发布时间:2023年1月1日责任编辑:李小芳标签:黑格尔

黑格尔美学(黑格尔哲学和美学)

情致是艺术的真正中心和适当领域。对于作品和对于观众来说,情致的表现都是效果的主要来源。情致所打动的是一根在每个人心里都回响着的弦子。……情致能感动人,因为它自在自为地是人类生存中的强大的力量。就这一方面来说,外在的事物、自然环境以及它的景致都只应看作次要的附庸的东西,其目的在于帮助发挥情致。……因此人们常说,艺术总要能感动人;但是如果承认这个原则,我们也必须提出一个问题:艺术应该通过什么来感动人呢?一般地说,感动就是在情感上的共鸣……但是在艺术里感动的应该是本身真实的情致。[78]

情致的内容主要是爱、荣誉等等人类普遍的情感,也就是康德所谓的“共通感”。作为情感它是个人的,但是作为能够打动别人的情感它又是普遍的。这种特殊和一般的统一构成一种最坚强的性格,即“个性”(“这一个”),性格概念是美的理想在内容方面的最高定性。这个概念自从亚里士多德以来就是一个美学范畴,但只有近代浪漫派以及席勒和歌德这些人,才第一次把它提到和“美”这一概念平起平坐,甚至要取代美的概念的高度。黑格尔则以其卓越的辩证技巧把“性格”纳入到了“美”的范畴之内。他认为,性格与怪诞、乖僻、滑稽和感伤不同,它仍然必须激发一种美的感动,在这种意义上,古希腊艺术既是最美的艺术,又是最具坚强性格的艺术,哪怕它的“静穆”也不是空洞的,而是回肠荡气的、打动人的。性格不等于丑陋、疯狂,而是超越、升华,是由理智净化过了的。从来谈典型性格的人往往只注意其抽象的形式,即“普遍和特殊的统一”,黑格尔则借助于具体感性的内容(情感、情致)将其和“美感”联系起来,并由此与科学、宗教中的“普遍和特殊统一”相区别。[79]通过“情致说”,古典的美得到了近代个性理论的阐释,它的形式框架是古典主义的,内容上却纳入了浪漫主义的精神实质。这种阐释中显然包含有经验派美学的“同情说”以及康德美学的“共通感”的主情主义的影响,并成为后世的“移情论”美学的一个最重要的思想来源。

4.感性的显现

黑格尔对美的定义中,除了“理念”也就是“理想”的内容方面已如上述外,另一方面就是“感性显现”的形式,它主要体现在黑格尔对艺术在“自然”上使理想“从外在方面得到定性”的分析上。在这里,他的目的就是要把传统的形式主义原则(整齐一律、和谐对称、鲜明悦目等等)都纳入到人本主义的基础上来,对之加以“人化”(vermenschlicht)的解释。他在这些看来纯属艺术技巧的问题里面,注入了精神性的内容。在他看来,客观世界的和谐、协调等等,只不过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的体现,是人的自由活动和实践技能的产物,它表明:“人把他的环境人化了,他显出那环境可以使他得到满足,对他不能保持任何独立自在的力量。只有通过这种实现了的活动,人在他的环境里才成为对自己是现实的,才觉得那环境是他可以安居的家。”[80]黑格尔举了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一个小男孩在池塘里丢了一颗石子,惊奇地看着水面上泛起的一圈圈波纹,觉得这是自己的一个“作品”。人所欣赏的正是他自己对自然界的改变,他在那上面看出了自己的本质力量。所以,自然界的和谐、对称,以及直线、平面、圆形、三角形等等理想的图形,都是由于人的行动和实践活动才引起人们注意和欣赏的,因为人在实践中要运用它们、制作它们。正是这种实践的观点,人化自然的观点,使黑格尔将西方古代客观美学的传统升华为近代人本主义美学的一个方面,一个象征,并对传统的模仿论艺术观作出了新的解释。

传统模仿论一个最大的难题就是艺术的真实性及其和科学、历史的真实性的关系问题。亚里士多德对于历史和诗的关系的理解是深刻的,但他并未解决这一问题。黑格尔认为,艺术作品的真正客观性和真实性并不在于“外在的真实”,而“历史的外在方面在艺术表现里必须处于不重要的附庸地位,而主要的东西却是人类的一些普遍的旨趣”[81],“因为艺术家只应该用适合的现象把每种情致表现出来。艺术家之所以成为艺术家,全在于他认识到真实,而且把真实放到正确的形式里,供我们观照,打动我们的情感”。[82]因此,艺术家在某种意义上必然是反历史主义的,它只应当遵从人类精神的历史;艺术的真正客观性在于:“艺术作品应该揭示心灵和意志的较高远的旨趣,本身是人道的有力量的东西,内心的真正的深处……所以如果把情致揭示出来,把一种情境的实体性内容(意蕴)以及心灵的实体性因素所借以具有生气并且表现为实在事物的那种丰富的强有力的个性揭示出来,那就算达到真正的客观性。”[83]

这样,不论是在理想方面还是在自然的感性形式方面,艺术的全部问题最终都归结到艺术家本人的素养、情操和气质上来了。

5.艺术家

黑格尔认为,艺术本身是人的一种主体性的创造活动,是艺术家个人的想像力、天才和灵感的产物,这个产物(艺术品)的客观性正在于它表达了普遍的精神内容,而不单纯是主观意欲的发泄;因此它的独创性也不是偶然的任意的幻想,“只有在受到本身真实的内容(意蕴)的理性灌注生气时,才能见出作品的真正的独创性,也才能见出艺术家的真正独创性”[84],所以,“艺术的独创性因素固然要消除一切偶然的个别现象,但是所以要消除它们,只是为着要使艺术家可以完全听命于他的专从主题得到灵感的天才,使他能在按照真实性来充分发展的主题之中,也表现出他的真实自我”。[85]康德以来西方美学中蓬勃兴起的天才论和艺术的表现主义,在黑格尔这里得到了深入的发掘,他在对艺术的模仿论和美的客观论的回复和改进中,使灵感说、象征说和表现论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空间。这标志着黑格尔美学在西方传统美学模式的外壳之下,包含着人本主义的现代意识的内核,预示着现代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研究艺术家。不过,由于黑格尔本身的理性主义立场,他对艺术家的论述,包括他对艺术家的灵感和天才的论述,都极为简短,作为一个“合题”(正:理想;反:自然;合:艺术家)在篇幅上与他在其他方面的论述简直无法相称。而且,由于他把艺术家的独创性完全归之于理性的“灌注生气”,他对这种创造活动的解释并不符合艺术创作的事实。他忽视了潜意识和下意识的作用,也忽视了艺术家个人天赋气质的作用,在这方面他没有什么好说的。因此他对艺术家的话题不多,也就没有什么奇怪的了。

6.艺术史

黑格尔艺术美的上述矛盾结构在现实的历史中体现为艺术史的动态发展,逻辑的东西展开为历史的东西。这一发展的内在动力仍然是理念内容与感性形式的矛盾,不过它不再只是逻辑上的层次,而是具体化为一条浑然一体的历史长河。这一人类艺术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象征型艺术、古典型艺术和浪漫型艺术。

·象征型艺术

象征型艺术是人类艺术的起源,或者说是一种“前艺术的艺术”,它发生于史前的原始自然宗教中。黑格尔分析说,在这种艺术中,内容和形式正在互相寻找,而又总是找不到互相适合的切合点。艺术家本身也分裂为:代表理想、精神内容一方的古代祭司、巫师,他们是艺术作品的设计者和原创性的构思者,也是欣赏者;以及代表自然物质一方的工匠,他们只负责塑造形式,而不管内容如何。就作品而言,我们看不清其中所包含的精神意蕴,捉摸不透它们究竟要表达什么意思,而它们借以体现自身的物质材料则以其庞大的体积和沉重的重量压抑着灵魂的活力,显出某种神秘而不可解的陌生性,例如埃及金字塔、狮身人面像,都是如此。在这里,形式只是内容的“象征”,而不是适当的表达,人们在欣赏时必须自己去猜测,但真实的意义却是一个永远猜不透的谜。

·古典型艺术

在古典型艺术中内容和形式终于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一致,在这里,精神体现为与之完全适合的材料,而物质则完全溶入意蕴中,每一部分都明确地体现了内容的思想,不可缺少。它在古希腊雕刻中达到了发展的顶峰,这些雕刻用人体来表现人性,其中要表达的人性是明确的,如正义、美德、高贵、尊严、爱情等等;而用来表达人性的人体则是美的,它们精确地合乎形式规范,但在这些形式中又都在促成意蕴的表达,每一块肌肉都放射出活的精神的光辉,物质与精神完全融为了一体。所以我们至今还能从古希腊保存下来的雕像的残片中感受到美的极大魅力,哪怕只是半截身体(如只剩一对翅膀和躯干的“胜利女神”雕像),而埃及金字塔的一块砖则只具有考古学的意义。黑格尔对古希腊的古典型艺术推崇备至,认为这是整个人类艺术的顶峰,真正的“美的理想”,也是古典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意识形态。这种观点也影响到了后来的马克思,后者将希腊艺术评价为“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86]。在此之后的时代里,艺术就再也不能像古希腊那样在时代精神的发展中占据中心地位了,它将让位于宗教和哲学。当然,艺术本身还将存在,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它表现为下一个阶段,即“浪漫型艺术”。

·浪漫型艺术

浪漫型艺术的特点是内容和形式再次分裂,脱离内容的形式成为了对自然的机械模仿和卖弄技巧,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形式主义”;不讲形式的内容则成为了艺术家个人主观偶然心情的自我表现。这就使双方都成为了抽象的了:抽象化了的艺术撇下抽象化了的物质外壳独自前行,它的归宿最终就是宗教;而剩下的抽象艺术则成为了一具没有灵魂的僵尸,于是艺术本身就解体、衰亡了。黑格尔用浪漫型艺术来囊括中世纪以来直到他当时的艺术,因为这个时期的主导意识形态就是宗教,艺术要么是表现宗教题材或与宗教相关的题材,要么就靠边站,成为一种雕虫小技。当然也有伟大的作品,特别是文艺复兴期的巨匠们,他们在浪漫型艺术还没有来得及衰亡的时刻,受到古典型艺术的感召,也创造出了浪漫型艺术的“美的理想”,如莎士比亚、歌德、席勒等人的作品。但其中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必须通过一个中介,这就是个体的私人情感,特别是“爱情”,“爱就是单纯精神的美”[87]。“至于浪漫型艺术则把情绪和情感既用作内容,又用作形式”[88],于是外部感性世界“已不像在古典型艺术里那样自在自为地具有它的概念和意义,而是要从情感生活里找它的概念和意义”。[89]然而,由于主观世界实际上并不能把对立双方(外部自然和普遍精神)完全包容和吸收于自身内,反而有种使双方分离的倾向,所以在浪漫艺术中就导致了两个极端:一方面,大量丑恶的、不美的、庸俗琐碎的日常事物进入了艺术,以其本来的、不作任何加工的面目成为艺术的题材,徒逞艺术家描摹的技巧,陷入了自然主义;另方面,有些艺术家为了更鲜明的突出自己的主体性,不惜任意夸大、歪曲事物形象,陷入怪诞不经、难以理解的“主体的幽默”。这就使艺术本身的和谐结构悉遭破坏,导致艺术的衰亡;主体精神便撇开自然界而单独和普遍精神结合,这就走到宗教中去了。

7.艺术分类

艺术分类在当时的美学家那里十分流行,如康德分为语言艺术、造型艺术、游戏的艺术;莱辛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综合艺术等等。但也有的人认为根本用不着,也不可能进行分类,有多少艺术手段(材料和媒介),就有多少种艺术。这些意见都不成系统,没有多少理论价值。黑格尔的艺术分类则是按照形式和内容的有机联系来进行的,于是它就和美学体系本身具有不可分割的关联,它从美和艺术的本质定义出发,是具有本质意义的分类。

在黑格尔看来,既然美的本质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那么按照理念和感性之间的关系,就有三大类艺术:理念和感性要么相互寻找,要么相互适合,要么相互背离,因而就是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艺术。这三类艺术不仅在历史上表现为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而且在艺术分类中成为了分类的标准。按照这一标准,所有的艺术门类都可以排列成一个日益从物质、感性的要素走向精神、理念的要素的等级阶梯。

(1)首先是象征型艺术,它的代表主要是建筑,这是最重物质的艺术,其中物质的重量大大超过了精神的内容,人们注意的主要是体积、重心、比例、形状结构、几何空间关系,它们本身是无生命的,只能作为某种意义的象征看待。(2)其次,古典型艺术,其代表主要是雕刻,其中的物质与精神达到平衡,物质并没有受到损失,还是立体的、有重量体积的,但它整个融化在精神和生命中,没有一点剩余,因而显得优美、圆润、沉静,透出“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来,体现着精神在物质(肉体)中的自由舒展。(3)浪漫型艺术分为三个小层次:a)绘画,它在物质方面已经受到了损失,只有二维空间,所表现的只是精神性的个人倾向,感性方面主要借助于色彩情调;b)音乐,它只剩下时间一维,是纯粹的精神表达,感性上主要是声音的旋律,但音波仍然是物质的,而且音乐正是因为这种物质性而美;c)诗,去掉了一切物质性,只剩下符号,但它在想像中展现了一个“第二自然”。诗又分史诗、抒情诗、戏剧(包括悲剧、喜剧、正剧),最后过渡到散文,那就已经算不上艺术了。

由此可见,在黑格尔的艺术分类中,仍然体现出一个艺术日益摆脱其物质外衣而走向纯粹精神、走向非感性的逻辑层次。

黑格尔的艺术哲学将美和艺术的问题一直推进到人的最深刻的本质,并从人的能动的实践活动来理解这一本质,这在西方美学史上是空前的。美作为“理念的感性显现”,实际上被描述为“人性的感性表现”;艺术则被看作时代精神的代表,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有自身最根本、最隐秘的动力,有自身发展运动的规律性。他在艺术发展前景上的悲观主义被他在人性论上的乐观主义所补救,美的客观论和认识论倾向被主情主义和表现论所中和,形式美被人的个性、性格所充实。黑格尔在近代人本主义美学中是集大成者,他使人本主义美学得到了最大的发扬,但同时又遭到了最彻底的覆灭。在他这里,艺术终究已经走向衰亡,美归根结底只是“绝对精神”自我认识的一个初级阶段,绝对精神——神,作为人的异化物,把人当作一种感性的动物来怜悯、来诱导、来玩弄(理性的狡计),而把他心中的精神内容全部据为己有。而他的人本主义的这种自我否定的最深刻的根源,就在于他对于感性实践的理解的不彻底性。他用实践来破除以往人本主义离开人的实践本体、人的感性活动来看待人的精神生活这一魔法,但他自己对实践的理解又恰好是抽象的、纯精神性的;他看到了劳动在创造人本身中的历史作用,但他只知道抽象的精神劳动。这样,人的本质就仍然在具体现实的人之外、之上,而不在活生生的人的感性生命活动中,人的本质就成了非人的本质。黑格尔对旧的人本主义美学的扬弃为马克思的实践美学的创立扫清了地盘。

微课推荐

01 20位哲学家醍醐灌顶的生命策略

普通人学习哲学,并不是要做学问,而是想从哲学中获得启示,再匹配到自己的人生经验上,不断地思索、怀疑、反思······从而组织成自己的哲学,找到应对各种问题的方法。

这门哲学课程将围绕人生中有关孤独、爱恨、生死、迷惘、欲望等20个“大问题”展开,每个“大问题”分为5讲,为你讲述海德格尔、亚里士多德、叔本华、尼采、加缪、柏拉图、萨特等20位古今哲学家的思想体系,从中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生命策略。

02 104堂跨越2000年哲学史的智慧课程

这门课程不追求“效率”,并非把教科书式的哲学导论直接扔给你,而是精心地把艰深的思想“研磨”成生动的故事和轻松的讲述,用一整年的时间,通过104堂课程,带你一点点了解漫长的哲学史和哲人的思想精髓。

主讲人会为你解析《存在与时间》《理想国》《沉思录》《会饮篇》等20本经典哲学著作的精华内容。涵盖古希腊罗马哲学、近代早期西欧哲学、德意志古典哲学、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等内容。

03 100+部文艺作品的哲思与启示

每堂课程开始,主讲人都会以一部电影,一本小说或一首乐曲切入,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从鲜活的感情经验和体悟出发,再上升到哲学性的疑问和反思,让听众更轻松地打开哲学思考大门。

另一方面,好的文艺作品除了娱乐的功能,背后还包含着一种生命体验、一种生活的可能性。深刻地理解文艺作品背后的内涵,不拘泥于自我,更加了解他人,了解外部世界。


其它知识推荐

溜溜百科知识网——分享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各类知识。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589@163.com
icp备案号 闽ICP备14012035号-2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Copyright 2023 www.6za.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