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帮助中心|联系我们

导航
首页 综合百科 生活常识 数码科技 明星名人 传统文化 互联网 健康 影视 美食 教育 旅游 汽车 职场 时尚 运动 游戏 家电 地理 房产 金融 节日 服饰 乐器 歌曲 动物 植物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常识

木螺钉(六角头木螺钉)

发布时间:2023年1月7日责任编辑:李小芳标签:暂无标签

木螺钉(六角头木螺钉)


油画《西沙海战》中,水兵朝南越军舰投掷木柄手榴弹

引言

杀伤手榴弹是步兵常用的近战兵器,在巷战、壕内战斗等场合能发挥其他武器所起不到的作用。我军在革命战争年代、包括朝鲜战争时期都缺乏重武器的火力支援,因此尤其重视手榴弹的使用,将手榴弹作为步兵分队的重要火力,甚至出现过突击队战士不带步枪、只带短枪和大量手榴弹进行近战的战例。新中国成立后的20世纪50年代,我军步兵武器进入制式化时代,杀伤手榴弹也开始统一制式,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沿用国民党军队“晋造” “巩县造”小型木柄手榴弹图纸继续生产,过渡到仿制苏联F-1、RG-42、RGD-5三种杀伤手榴弹,仿制品分别命名为防-1防御手榴弹、攻-42进攻手榴弹和攻-59进攻手榴弹。50年代末期开始,因为扩编备战压力、国内的工业生产水平加上部队长期使用木柄手榴弹的习惯,三种仿苏手榴弹停产,重新生产制式化的木柄手榴弹,第一种制式木柄手榴弹型号为59式木柄手榴弹。随后,又在59式的基础上稍加改进,研制生产63式木柄手榴弹。59式和63式木柄手榴弹的拉火管为铜拉火管,密封性较差,容易受潮失效,因此我国又从60年代开始生产使用铅拉火管的63-1、67式木柄手榴弹。

以上几种木柄手榴弹都使用铸铁弹体,属于非预制破片,重量大、有效破片数量少,为此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国内先后研制了半预制破片型弹体的77-1式及82式两个系列的手榴弹。其中77-1式仍为有柄手榴弹,只是将弹体从铸铁改为钢板冲压,带有冲压刻槽的半预制破片,外形从圆柱形改成卵形,增加了炸药装填系数提高了破片性能。82式系列则变化较大,首先为无柄卵形弹体,除带有过渡性质的82-1仍采用拉火管外,82-2开始全部采用翻板击针引信,手榴弹的安全性有了较大提高。在82式系列的基础上,还研制了性能更好的86式全塑钢珠破片手榴弹。

为克服延期引信的手榴弹落地后不能立即爆炸的缺点,国内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还研制过73式碰炸钢珠手榴弹和84式碰炸手榴弹,两种手榴弹都采用钢珠破片、碰炸引信,适合攻击高处、水面和机动目标,虽然这两种型号最后没有批量装备部队,但作为技术探索还是有其价值的。

为了叙述方便,笔者将新中国研制生产的各型杀伤手榴弹大致分为有柄和无柄两大系列,简要介绍其发展历史和技术特点,以及生产使用中进行的改进。

从仿苏手榴弹到复产木柄手榴弹

新中国成立刚一年就投入了抗美援朝战争,此时国内的轻武器生产尚未制式化标准化,部队仍在使用战争年代缴获的各型杂式武器弹药,但为了支援前线,524厂、884厂、364厂、104厂、732厂、454厂仍担负起生产手榴弹的任务。此时相关厂没有统一的制式图纸、标准,大致仍按照解放战争时期生产过的手榴弹产品图进行试制,弹体材料除工厂自行生产外,还发动当地群众用土法浇铸生产,以满足前线急需。如104厂当时刚刚建厂,就接受了生产120万枚手榴弹的任务,通过发动群众土法上马等方式,当年完成生产任务,第二年又生产了350万枚,到1954年,该厂共生产了700多万枚。

1954年,二机部引进了苏联RG-42和F-1两种手榴弹的生产图和技术资料,命名为攻-42型和防-1型手榴弹,1958年,又从苏联引进RGD-5手榴弹技术资料进行仿制生产,命名为攻-59型手榴弹。按照最初计划,我国将生产三种仿苏手榴弹作为制式武器,老式木柄手榴弹将停产淘汰,中国军队使用木柄手榴弹的历史本该到此结束。

但随后的国际国内形势出现了变化,20世纪50年代后期国内发生了西藏武装叛乱和三年经济困难,国际上各种反共反华势力对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权进行围堵和骚扰,备战的压力骤然加大。国内虽然已经能独立生产攻-42、攻-59和防-1三种仿苏手榴弹,但三种手榴弹都使用击针引信,击针引信需要的钢珠、弹簧、击针等零件需要有机加工和热处理条件的工厂进行生产,两种进攻手榴弹使用的冲压弹体虽然工艺不复杂,有冲床就可以加工,但是可供冲压的薄钢板则需要专门企业生产。这些条件对今天的中国来说根本算不上困难,遍布全国各地的乡镇企业、个体民营金属制品厂都有生产条件,但对50年代的中国来说,机加工零件的生产仅限于少量工业城市。当时,中央最坏的预计是全国主要工业城市都可能在战争中被重创,一旦这些工业基地被毁,仗就会打不下去,因此一边大力建设三线工程将工业生产能力分散,一边又要求尽可能用简单的可土法替代的工艺生产武器装备战备物资,尤其是手榴弹这样的一次性消耗品。另一方面,在备战方针下,全国武装力量又急速扩编,武器弹药需求量激增,当时甚至要求所有基干民兵一人一支枪,所有民兵平均一人4颗手榴弹,如此海量的需求,在当时薄弱的工业水平下靠少数几家工厂进行生产显然不够,必须广泛动员利用一切条件,包括各种土办法。木柄手榴弹虽然各方面性能都更落后,生产也不见得省力(对工业化大生产来说,生产木柄手榴弹其实更费工费料),但是需要的机加工条件很低,加工木质手柄的木车床成本要比金属车床低很多,铸铁弹体需要的浇铸工艺不需要专业工厂设备,这些农村的小五金、小农具工厂也能生产,有更广泛的动员潜力。因此在50年代末期开始,我国不得不停产性能更好的仿苏手榴弹,重新开始生产木柄手榴弹。到1964年前后,除了原有的732厂、104厂、342厂、524厂、547厂、506厂、516厂、526厂外,全国大部分省、直辖市都建立了手榴弹生产地方军工厂和动员厂,生产各型木柄手榴弹,年产能力达到惊人的1800万枚!

复产木柄手榴弹的另一个原因是部队的使用习惯。我军长期使用木柄手榴弹,已经形成了一种惯性,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换装仿苏手榴弹的时候就有一定的抵触心理,存在一定的偏见。1959年,在西藏平叛战斗中,制式化的仿苏手榴弹是无柄结构,在秃山野岭投掷时顺坡滚动,影响了战斗效果甚至误伤自己。当时部队认为,木柄手榴弹在山地更不容易滚动,就要求生产老式木柄手榴弹,其实这种认识并不准确,因为木柄手榴弹在山地一样会滚动,所以在重新装备木柄手榴弹后,我军教范上仍旧规定,禁止往上坡、屋顶投掷手榴弹。


59式木柄手榴弹因为生产时间较早,留下的照片不多,这张老照片上的极有可能就是59式木柄手榴弹,特征是弹体外周有小方格刻槽

在备战的大环境和部队使用惯性的作用下,木柄手榴弹重新开始生产,1959年,732厂对早先生产过的非制式木柄手榴弹进行了少许改进设计,定名为1959年式木柄手榴弹,此型号成为恢复木柄手榴弹生产后的第一个制式型号。

1959年式木柄手榴弹(以下简称59式木柄手榴弹)由弹体和木柄两部分组成。弹体为圆柱形铸铁弹体,外周侧面铸有小方格刻槽,当时认为这能够产生规则破片。铸铁弹体口部和木柄之间通过三颗木螺钉固定。59式木柄手榴弹弹体装药为25克TNT炸药,采用柱装法,即将25克TNT炸药压成密度为1.5~1.59克/立方厘米的药柱,再用固定剂将药柱固定在铸铁弹体内,固定剂成分为70%的石蜡和30%的松香。

木柄为优质木材加工成型,经过炸蜡处理以封闭内部孔隙,提高防潮性能。木柄内部中空,安装有铜拉火管、拉火绳和拉环,尾部有铁盖。铜拉火管用玛蹄脂(石蜡44%、松香34.7%、工业用硬脂酸12.8%和一氧化铅8.5%的混合物)固定在木柄下部。拉火绳一头连着铜拉火管、一头连着拉环,从木柄中心通孔内穿过,为了防潮,当时生产的59式木柄手榴弹木柄通孔内还塞有棉球或蜡纸团,并灌入石蜡与仪器油混合而成的防潮剂浸润封闭通孔。

手榴弹使用时,拧下铁盖,划破防潮纸,将拉环取出套在小拇指上,握紧木柄用力投出,出手的瞬间拉环通过拉火绳拉燃拉火管,点燃延期导火索,经过一定的延期时间后引爆雷管并引爆手榴弹。


铜拉火管结构图:1.铜拉火管;2.拉火帽;3.铜丝簧;4.绸布;5.纸垫;6.铁垫;7.导火索;8.小粒黑药;9.雷管

59式木柄手榴弹的核心部件就是铜拉火管,它的结构原理是这样的:

拉火管本体用0.3~0.5毫米厚的紫铜板或紫铜带经冷冲压而成,表面经过氧化处理。铜拉火管内装拉火帽、铜丝簧并与导火索卡合,顶部有供铜丝簧穿过的小孔。为了使手榴弹有一个稳定的延期时间,必须保证导火索在常压下燃烧,因此,要求拉火帽及导火索燃烧时产生的火药气体能从拉火管中顺利排出,为此,在铜拉火管侧壁上开有两个排气孔,为了防潮,装配时用10毫米×24毫米的绸布将排气孔糊住。当拉火管及导火索点燃后,产生的火药气体将所糊的绸布烧掉,排气孔敞开,从而保证导火索在常压下燃烧。

拉火帽装在拉火管内顶部,由紫铜的火帽壳和拉火药组成,中心有小孔,铜丝簧通过小孔从拉火管顶部穿出。铜丝簧是一根表面拉毛的铜丝,一头弯曲成弹簧状,一头连着拉火绳。当用力拉拉环,通过拉火绳拉动铜丝簧时,铜丝簧被拉直并从拉火帽内拉出,与拉火药摩擦生热将拉火药点燃。拉火管的另一头卡着导火索,导火索头部涂有黑火药头,拉火药爆燃的火焰点燃黑火药头,将导火索点燃,经过固定的延时引爆导火索另一头的雷管。


其它知识推荐

溜溜百科知识网——分享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各类知识。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589@163.com
icp备案号 闽ICP备14012035号-2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Copyright 2023 www.6za.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