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于老师三大爱好…
?观众:抽烟喝酒烫头。
?郭德纲:你们说的都不齐,再来一遍,于老师三大爱好……
?观众:抽烟喝酒烫头。
听过郭德纲相声的都知道,郭德纲除了“挖坑”,还特别善于“造人设”,其中比较有名的有——
?李菁:慢性子,大眼板子李,丐帮少帮主,“太刺激了……”
?张文顺:歪肩膀,蔫儿坏;
?徐德亮:耳钉徐,高才生,继承师父张文顺的蔫坏;
?王文林:“有点意思……”
?邢文昭:说话有点不利索;
?李文山:沙哑嗓音大嗓门。
甚至还有张云雷的“非主流造型”——
看过张云雷早期在台上说相声时,他而造型非常“杀马特”:长发,黄毛,一应俱全。
???这样的羊驼同款发型曾经被很多丫头捉弄过:有人发照片,对着真的羊驼喊“二爷”“辫儿哥”。
大家或许不知道,染头发、做造型这件事其实都是郭德纲故意安排的,据说好几次张云雷想染回黑发都被郭德纲阻止。
在经典“人设”中,除了“身兼数职”的于谦,还有为“中国相声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的“于氏家族”,其中包括于谦的爸爸,于谦的妈妈,于谦的媳妇儿,甚至还有于谦的儿子郭小宝……
老郭打造的“人设”往往能够“以假乱真”,当初张云雷和杨九郎接受蔡康永和小s的采访,小s张口就问杨九郎:你们家在北京是不是非常有钱?
因为在郭德纲的相声中,杨九郎家在北京那是住着四合院……
???结果杨九郎非常无奈的解释,那都是相声中的“包袱”,当不得真。
还有于谦,有一段时间,因为郭德纲相声中动辄用到“一看见嫂子,我就决定,于谦这哥儿们我交定了”这样的包袱,很多“文化人”认为不妥,纷纷指责郭德纲低俗。
所以有一段时间,郭德纲在相声中,要特别说明,这是“艺术创作”,甚至会问一句旁边的于大爷,为了艺术献身,你愿意吗?
能接住任何梗的于谦只好回答:我愿意。
02为什么郭德纲如此热衷“造人设”呢?
这与德云社的发展有关。
???最初的德云社,风雨飘摇,除了“传统相声原来有一千多段,后来经过大家的努力,差不多还剩四百多段吧”,另外就是当时的德云社只是一个民间组织,不被重视。
在德云社创建初期,观众很少,有一次,只来了一个观众。
300多人的小剧场,只有一个观众,想想就很心酸。前台后台的人都问郭德纲:还演不演? 郭德纲斩钉截铁的说:“演,一个观众也要演。”
开场是一个单口相声。台上一人,台下一人,说到一半时,那位观众的手机响了起来。台上的演员便主动停下来,等观众打完电话,接着说。
按理说,老郭是德云社的班主,看到剧场如此惨淡,应该躲起来哭才对。结果轮到郭德纲时,他笑着对这个唯一的观众说:“您真有钱,直接包场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让大家都有点知名度,郭德纲不遗余力地给他们造人设,台上砸挂,好让观众熟悉他们。
——在这方面,郭德纲极有天赋,通过他的塑造,捧红了很多相声演员。
???而这也是曹云金始终想不明白的:为什么郭德纲会的他都会,却还是干不过郭德纲。
因为郭德纲除了表演才能,他还有最重要的一项能力:打造平台,造人设。
03最初德云社里,很多人因为郭德纲的“人设”红了起来,但为什么到了最后只剩下于谦千年不倒的人设呢?
这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相声虽然是“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但还是会遇到一些“较真”的人,比如当年因为“砸卦”郭德纲还被起诉。
所以渐渐的,这种“砸卦”,就只能用在自己的搭档身上,而作为捧哏的于谦,自然“义不容辞”。
另一方面,后来随着德云社越来越壮大,不少人开始选择离开。自己辛辛苦苦打造的“人设”,却为人家扬名立万,最后还换来一句吃不饱的埋怨。
看尽世态炎凉的郭德纲就开始把“砸挂”的对象慢慢转移到于谦和于谦的家人身上。
这些事情,现在看来,都能察觉到其中的无奈与辛酸。
最初的德云社刚刚起步,一切都很艰难,但大家聚在一起,日子过得分外开心。
后来情况渐渐好转了,但人心也开始散了,曾经在台上那些相互插科打诨、逗笑取乐的师徒同门,也渐渐变得陌生,渐行渐远。
或者,这是很令人难过的事情吧,尤其是老郭还是那么一个重情重义的江湖汉子。
当年,在他生日时,曹云金赶来大闹,逼迫的王惠当众下跪,哀求说:咱们就这么散了吧。
当时的郭德纲,在二楼的戏台上唱了一段戏剧,他怒目圆睁,虎目含泪。
???想一想这些年来,那些曾经火起来的“人设”,最终还是走散了。
这样的情形,都成了老郭隐藏在心底,再也不愿对人提起的疼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