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帮助中心|联系我们

导航
首页 综合百科 生活常识 数码科技 明星名人 传统文化 互联网 健康 影视 美食 教育 旅游 汽车 职场 时尚 运动 游戏 家电 地理 房产 金融 节日 服饰 乐器 歌曲 动物 植物
当前位置:首页 > 美食

李子柒怎么火起来的?李子柒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年1月7日责任编辑:吴小强标签:原因李子

这个端午节让李子柒又火了一把,“李子柒端午节视频在韩国遭下架”在各大主流平台都登上了热搜。端午节不是中国的吗?曾经掀起轩澜大波的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又引发了一轮新的唇枪舌战。

李子柒作为一个超级网红,头条粉丝超过4000万,YouTube粉丝突破了1000万,被国外网友称为“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短短几年时间,李子柒在外网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CNN四十年的积累。

李子柒爆红背后的根源是什么?她为什么能得到来自全世界的追捧?小安认为,李子柒的视频描绘了中国社会的乡土本色。在快节奏的工业社会里面,回归牧歌一般的田园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的日子其实是大部分都市人内心的渴望,李子柒只是讲述了我们想要的生活。沧海桑田,世事变迁,我们依然渴望回归乡土,原因早就写在了费孝通的《乡土中国》里面。

一、我们的民族和泥土分不开

费孝通认为:我们的民族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中国人不管去到哪个地方,总要撒下些种子,“土”“地”是乡下人的命根。依靠土地谋生的生产生活方式本质上限制了人们的迁徙,落叶总要归根,不管人走多远,总会回来。

李子柒本人应该是回归乡土最典型的代表,据说,李子柒因家境贫寒外出打工,没过几年,因为要照顾奶奶她又回到农村。从此,劈柴、做饭、干农活,李子柒没有周游世界,她只是做了一个幸福的农村人。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子柒养蚕、酿酒、做文房四宝,家里那个不大不小的院子,每个能落脚的地方都被她种满了蔬菜和鲜花。

李子柒的视频时间跨度都非常长,完整地还原了农村的日常生活,短短十分钟的时间囊括了春耕秋种、四季更迭。那条插秧的视频应该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据李子柒说这个视频拍摄时间长达两年,育秧、蓄水打田、插秧、守水、打谷子、晒谷子、打米,每一个过程她都亲自参与完成。

也许我们奇怪一个二十几岁的姑娘为什么当男人用,什么事情都做,但是在农村,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依靠土地的出产生存是乡下人的传统,两只脚踩在泥土上,这就是乡下人所说的踏实。哪怕生活在城市里,阳台上也要种菜的执着应该就来源于这里了吧。

现代人常有孤独、无着落之感,因为在城市里面打拼,从一个房子搬到另外一个房子,也无所谓“家”。正是因为我们把根从泥土里面拔了出来,离开了乡“土”,不知何处是归途。

二、我们生活在“熟悉”的社会里面,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李子柒视频里面还有一个非常温暖的存在——她的奶奶和那些邻居。李子柒常做大量的食物,吃不完怎么办?送人啊,给邻居,或者邻居的邻居。都是“熟悉”的人,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端午节的视频里面李子柒就曾经提着竹篮子去给嬢嬢送粽子,这不正是我们向往的生活吗?

这也是乡土社会的特征之一,这是个熟悉的、没有陌生人的社会,生于斯、长于斯,你看着长辈变老,长辈看着你一点点长大,多年以后,他们还能清晰地记得你小时候的模样。这里没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久客异乡的感怀,也没有“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的悲喜交加,只有“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温暖恬静,和“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的闲适轻松。

大家比邻而居,村子里很少会出现外人。他们的生活自给自足,经常相互交换食物,需要帮忙的时候,招呼一声就行。就像收谷视频里面李子柒写到的“插秧通常都是邻里换工,你帮我,我帮你。”酬劳可能就是简单的一日三餐。

“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食物”,这是我们从小教给孩子的,但是在这个“熟悉”的世界里,陌生人本身就是不存在的。

社会学里面,把社会分成两种不同的性质,第一种是“有机的团结”,这是与生俱来的,不由个人选择决定,即我们常说的乡土社会;第二种是“机械的团结”,是为了完成一个任务产生的社会,也是现代意义上的法理社会。

我们的矛盾之处在于处于法理社会,却渴望乡土社会的温情。所以无数的网友被李子柒和奶奶之间的温情打动,无数的外国网友惊呼李子柒随手推开邻居家的大门,甚至是在落锁的门外顺手放下一篮粽子,这是设了无数防备的现代人做不到却又心生向往的事情。

三、“当前”的生活方式是“过去”的传承

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护着的社会共同经验。这样说来,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还是整个民族的“过去”的投影。历史对于个人并不是点缀的饰物,而是实用的、不可或缺的生活基础。人不能离开社会生活,就不能不学习文化。文化得靠记忆,不能靠本能,所以人在记忆力上不能不力求发展。

费孝通在乡土社会的一节里面提到一个说法,乡下人并不愚,和城里人相比只是缺少学习的环境,对于乡下的生活而言,文字并不是必须的,因为他们的生活是面对面的,有着更快捷的方法去表达。

乡土社会的传承可以不依靠文字进行,那么下一代人又是如何从上一代习得生存的能力?

我们有一套已有的方法,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这是祖辈们过去的积累。李子柒讲好了中国故事,讲好了中国文化,正是说她的视频里面展现了整个民族过去的缩影,譬如:兰州拉面、古法红糖、笔墨纸砚的制作。

李子柒为了拍好一条兰州拉面的视频,整整学习了三个月,拍摄时作废了几十斤面粉。正是这条视频成就了李子柒,迅速让李子柒获得海内外观众的认同。饮食文化素来是我们民族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是沟通过去与现在的桥梁,独特的文化最易打动人心。

而李子柒最早的学习来自于乡厨爷爷那里,在定型的乡土社会里面,这种经验是口口相传的,不会有什么遗漏,也不会超出既定的范围。

在工业化高度发展的今天,艺术品通过机械的复制丧失了它的独一无二性,从传统剥离开来,文化的传承渐渐遇到种种问题,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面对后继无人的窘境。

历史和文化是我们的过去,在工业化的语境下,李子柒现象的出现就不足为奇了,她用温暖简单的方式告诉我们,乡土中国不会消失。

写在最后

央视评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李子柒的视频,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中国文化看似抽象,其实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她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中国的乡土文化源远流长,写在几千年的传承里面,而李子柒充满人间烟火味的视频,不仅仅是给外国人展示中国的窗口,也是我们重新认识和理解乡土社会的桥梁。乡土社会不是必须抛弃和鄙夷的过去,也是我们需要接纳和回归的今天。

?

其它知识推荐

溜溜百科知识网——分享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各类知识。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589@163.com
icp备案号 闽ICP备14012035号-2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Copyright 2023 www.6za.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