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帮助中心|联系我们

导航
首页 综合百科 生活常识 数码科技 明星名人 传统文化 互联网 健康 影视 美食 教育 旅游 汽车 职场 时尚 运动 游戏 家电 地理 房产 金融 节日 服饰 乐器 歌曲 动物 植物
当前位置:首页 > 明星名人

公候伯子男(西周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是真实存在)

发布时间:2023年1月3日责任编辑:吴小强标签:爵位西周

公候伯子男(西周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是真实存在)

西周武王完成代商大业、分封天下诸侯的传说深入人心,而周人与其仪礼等级体系挂钩的分封制,也的确推动了华夏文明的进步,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比起夏商两个早期王朝实行的松散的方国制,分封制给了西周的宗室子弟和功臣宿将们以更大的动力,促使他们以高昂的热情将周人仪制推行到很多荒僻蛮夷之地,统一的诸夏民族的形成也有赖于这些诸侯的努力。

按照传统史家的普遍看法,西周初年的分封是按照公侯伯子男这样等级分明的爵位来划分的,等级越高的诸侯一是地位上会享受周王更高的礼遇,二是在封地划分上会享有更多优势。不过这样严谨的五等爵位划分在西周时是否存在,当代史学家们看法不一,现在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它很有可能是春秋战国时,才被诸子们在对周初分封历史的回忆中附会出来的,真实历史上虽然的确有分封这件事,不过起初就是纯粹为了酬功和加强对周人控制疆域的管控而发起的。

这个五等爵位中最高的“公”,最初不过是对国中高等贵族的敬称,并不像是史家们认为的那样是对殷商王族和其他先王后裔所封的宋国等国君的特殊礼遇。周初对安置殷商遗民而建的宋国国君的确以特殊礼遇,不过这是基于当时要稳定局面而不得不实行的,没有证据表明这样的礼遇曾经给了其他上古圣君后裔所建的封国。实际上周人对那些在势力范围之外的邦国首领们,其姿态都是灵活的,并不一定要强行将他们纳入自己的分封体系之内。

而所谓“侯”,其实是一种带有军事性质的封爵,是将周人自己的近支宗室或心腹重臣,安置到那些战略位置很关键、或者对抗戎狄等异族的前线区域,这是商朝就开始实行的“侯甸卫”机制的一部分,说穿了就是对大小不同的军事防区首领的称呼。最大的防区是“侯”负责,略小的就是“甸”或“卫”。至于“伯”的本意是排行,即“伯仲叔季”这样的排列,后来引申为指势力强大的宗族之长,也是周人对某区域强大的邦国首领的一种称呼。“伯”又通“霸”,春秋时争当的霸主实际上就是争夺诸夏“伯长”的地位。

对于“子”或“男”,史料极少,不过“子”很可能是对某些不属于诸夏系统、但又认同周天子的宗主地位的蛮夷首领的称谓,比如南方的楚国君主就被称为“楚子”,固然代表一定贬低的地位,但和它实际的地位高低、疆域大小应该关系不大。见于史料的“男爵”诸侯国很少,能够确证的应该只有许国,但这一爵位在西周时并非属于低等贵族,恰恰相反,他们和周天子和西周宗室的关系是比较亲近的,应该“侯甸卫”体系的一部分,也许就是对“甸”、“卫”首领称呼的一种。


其它知识推荐

溜溜百科知识网——分享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各类知识。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589@163.com
icp备案号 闽ICP备14012035号-2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Copyright 2023 www.6za.net All Rights Reserved